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决策 / 规划信息

博湖县芦苇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发布日期:2024-08-21 17:09 来源:博湖县林业和草原局 点击量:
打印 字体:【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十三五”芦苇业发展成就

1“十三五”芦苇业工程项目建设………….....……………....………...........2

2存在的问题和矛盾………………………...……………....………..............…5

第二章芦苇业发展总体思路………………....……………....……….....…...5

1芦苇业发展指导思想………………….......……………....……….............6

2芦苇业发展规划的重点目标…………….....……………......……….............…7

第三章芦苇业发展主要任务…………………....……………....………....…………9

1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10

2加快芦苇饲草项目建设…………………....……………………...……….........……12

3大力发展芦苇深加工项目……………..........…..……………....………..............12

4不断完善湖区周边人工育苇基础设施建设…………………....………........……13

5加强博斯腾湖水生态治理…………………....………………....………....….………14

6在提高芦苇产量上下功夫…………………....……………………....……….....……14

7生态保护与苇业工程、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建设有机结合………....……....……15

第四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16

1以法治苇……………....………....……………....……………....………....……....16

2做好苇区监管……………....………………..……………....………......………....16

3确定苇区界线……………....……………....………………....………....…....17

4稳定水位……………....……………....………..……………....………......……....17

5加强芦苇安全生产…………………....………....……………....………....………....17


博湖县位于天山南麓,焉耆盆地东南部,开都河下游,东北与和硕交界,西北与焉耆县毗邻,西南与库尔勒接壤。南隔库鲁克塔格山与尉犁县隔山相连。地理坐标为东径86°19´―87°26´,北纬41°33´―42°14´。东西长约91km,南北宽约67km。博湖县现辖52镇,即博湖镇、本布图镇、塔温觉肯乡、查干诺尔乡、才坎诺尔乡、乌兰再格森乡、博斯腾湖乡。此外境内还有兵团第二师二十五团场和二十七团场,芦苇业工二团、巴州直属种畜场等单位。

博斯腾湖芦苇是我国最大内陆淡水湖,总面积为1600平方公里。其中大湖1200平方公里,小湖420平方公里,湿地面积60万亩,可分为自然苇区和人工育苇区。其中:自然苇区面积为40万亩,主要分布在大湖西岸、西南小湖区、黄水沟、苦水沟一带。人工育苇区面积为20万亩,主要分布在大湖西岸,落霞湾,扬水站周边及湖水上升时淹没的部分草场。博斯腾湖所产芦苇的质量优良,以其面积大、产量高、质量好而闻名疆内外是新疆重要工业原料和生活物资。博斯腾湖芦苇可分成四种生态类型、六个变种的结论,分别是水生型芦苇群落,其中只有一个变种为博湖苇。

根据全国、自治区、自治州芦苇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思路,博湖县林业和草原局抓住芦苇业发展机遇,着力开展芦苇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组织编写《博湖县芦苇业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并委托新疆精正房地产土地评估事务所为技术负责,编制小组在深入调研、充分听取博湖县林草、芦苇管理部门及其相关单位和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全面评估“十三五芦苇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认真研究、分析博湖县芦苇业及湿地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统筹考虑博湖县经济社会发展、兵地融合发展对芦苇业的新要求,提出了今后5年博湖县芦苇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建设任务和重大改革措施,形成《博湖县芦苇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第一章“十三五”芦苇业发展成就

1.1芦苇业发展“十三五”取得的成就

芦苇产业是博湖县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博斯腾湖储量芦苇30万吨,18家单位和个人开发利用,产值1.12亿元。

1.1.1芦苇业工程项目建设

1)关于新疆环博斯腾湖湿地生物治碱一期工程建设项目,于20114月开工建设,20134月竣工。

2新疆博湖县金海育苇有限责任公司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工业尾水和低浓度农田排水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工程。项目总投资为3800万元,建设地点:博斯腾湖流域西侧大湖西区,博斯腾湖大湖以西,东大罕排渠以南,石油公路以北,面积为1万亩。2012年10月开工,次年9月完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减少进入博斯腾湖盐分1300t,有机污染物(COD)770t,总氮52t,总磷12.1t。有效保护博斯腾湖水质,削减入湖污染负荷的重要工程措施,项目利用湿地的生物对水体中盐碱和污染物的净化作用、吸收、同化及降解的作用,以及湿地的生物的收割,达到通过东大罕排渠和其它途径入该湿地的低污染水水质得到净化,净化后的出水排入附近自然湿地,不会对邻近湿地产生环境影响,同时,有利于博湖水环境保护。

3开展博湖县苇区土地测量确权、定级估价及年租金更新项目工作根据巴州人民政府巴政发1986[204]号文件批准了《关于博斯腾湖苇区界线划分方案》,明确了苇区使用单位苇区界线。上一次测量确权、定级估价工作于2007年进行。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芦苇生长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苇区土地的级别和价格也在不断的变动之中。按照县人民政府的要求于2020年12月开展苇区测量确权、定级估价及年租金更新工作,项目投资100余万元,历时4个月,采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技术完成苇区测量工作,在利用测量成果基础上开展定级估价及年租金成果更新工作。更新成果完成后经过县自然资源局组织听证,最终成果获得听证代表的一致认可。博湖县苇区土地级别面积统计情况,见下表所示。

博湖县苇区土地定级面积统计表

土地级别

统计项目

合计

总面积(公顷)

3117.21

15981.39

15121.90

5314.01

1288.87

40823.38

面积百分比%

7.64

39.15

37.04

13.02

3.16

100.00

此次苇区土地地价成果、年租金成果更新表

博湖县苇区土地地价成果、年租金标准更新表

单价

级别

级别平均地价 (元/亩)

租金(元/亩)

一级

1910

38.62

二级

1187

24.00

三级

650

13.14

四级

260

5.26

五级

62

1.25


4)博斯腾湖苇区批准实施的20万亩人工育苇取得较快发展

人工育苇工程是一项投入少见效快,一次性投资,长期受益的好项目,也是保护博斯腾湖水环境,改善博斯腾湖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州、县领导非常重视发展人工育苇工程,我县相继出台并实施了人工育苇相关优惠政策,多方引资,合理规划,积极开发,人工育苇工程取得了一定成绩。人工育苇工程现已投资5300余万元,其中:黄水废水育苇公司投资1800余万元,建成周围以土堤为隔离带,内部以渠、路、堤分隔,建扬排站等形成旱能灌、涝能排的苇田。金海育苇公司投资2700余万元在落霞湾建成6万亩人工育苇区,在育苇系统3套;修建巡护道25km、巡护步道8km、巡护码头3处;修建有害生物监测点1处,配区内进行“一育三养”(培育芦苇、养蟹、养禽,养鱼),实现了一地多养、一地多收、一水多用,为推进博斯腾湖人工育苇工作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5)博斯腾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恢复工程

完成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湿地保护管理工程:设立界碑5座、界桩180块、标示牌150块(包括解说牌100块,警示牌50块);修建湿地公园大门2座;修建湿地保护管理站3处、用房面积各120m2,分别修建成品生态卫生间1座、水井1座、配套排水管线共计3km;修建瞭望塔3座,配视频监控备隔离浮漂30个、宣传牌20块;修建野生鸟类临时救护点100m2,配套野生鸟类临时笼舍100m2,设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点(含设备)1处。

湿地恢复工程:水鸟栖息地恢复200hm2,维修土堤10km;鱼类栖息地恢复100hm2;修建永久性防洪堤10km、水渠5km。

科研监测工程:修建生态监测中心100m2、水文水质监测点3处、气象监测点1处、芦苇病虫害监测点2处、鸟类环志站1处。

科普宣教工程:修建宣教中心500m2、湿地植物认知园8hm2、湿地长廊1km,配套布展设施300m²。

博湖湿地公园的湿地保护恢复工程为湿地生态建设项目,投资来源以政府投入为主,包括中央财政投资和地方配套。项目总投资1431.28万元,其中中央投入572.51万元,占总投资的40%;地方投入858.77万元,占总投资的60%。

6)博斯腾湖生物治碱二期工程建设项目

在博斯腾湖生物治碱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的基础上,进行博斯腾湖生物治碱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十三五期间,我县完成《博斯腾湖生物治碱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和项目申报工作。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是芦苇复壮16720.00hm²,封滩(盐碱地)育林10964.00hm²。项目总投资2958.2万元,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12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1758.2万元。

(7)积极促进兵地融合发展

为加强博湖县与兵团两地之间宽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联合与协作,实现经济和社会共同繁荣和进步,坚持“统一规划,资源共亨,联合开发,共同受益”的原则,互帮互学,各展所长,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兵地融合共同发展,避免重复建设。根据巴政发[1986]204号文件精神,博斯腾湖39万亩自然苇区分别确权给三县一市、第二师五个团场经营(其中:210.25万亩,241.79万亩,271.76万亩,291.28万亩,300.29万亩,最新测量数据);充分发挥两地的推动作用,突出互补效应,打破区域和行政隶属界限,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共同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共同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优势,形成资源共享、产业联动、结构优化、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1.1.2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水源保证率的影响、自然环境的变化、芦苇产量也大幅度下降,据调查了解,十年前,苇区大小湖年产量约30万吨2020年产量约20万吨。由于水源保证率不稳定、博湖苇业倒闭、销售渠道不畅、产业链断裂等原因。采割积极性不高,大型机械无法进入,有些苇区两三年的芦苇没有采割,苇区内大量陈苇子密集,新生芦苇生长环境的良性循环无法形成。

芦苇生产经营单位管理理念陈旧,多年来依旧保持重采割、轻管理、轻投入的粗放式观念。

芦苇经营企业和个人管理技术不科学、采割方式的改变及苇区受季节调控用水等原因,部分芦苇生长环境退化,造成芦苇产量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如二十七团马场由原来的一级苇地降为二级苇地)。

销售渠道单一,利润低,芦苇生产经营单位积极性不高。部分芦苇出现病虫害现象,影响芦苇产量。人工育苇工程建设不规范,许多单位和个人在人工育苇工程方面资金投入少,基础建设不完善,主要依靠自然生长,人工育苇工程发展缓慢。

芦苇产业链经营模式单一,下游产业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深入挖掘开发芦苇产品的深加工和市场,是今后需要加强研究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二章芦苇业“十四五”发展的总体思路

2.1芦苇业“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思想

芦苇属多年再生自然资源,被誉为“第二森林”。芦苇是建筑、编织、工业造纸的优质原料,芦苇不仅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博斯腾湖芦苇湿地的恢复,具有防风固沙、净化空气、淡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减轻环境污染、调节气候等起到重要作用。也是博斯腾湖鱼类的繁殖场所和鸟类的栖息地。芦苇不仅是改善博斯腾湖水质,也是保护博斯腾湖生态环境的一道绿色屏障,保护、开发、利用好博斯腾湖芦苇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博湖县芦苇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新发展理念、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贯彻县委确定的“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绿色崛起、同步小康”发展战略,以提高绿洲森林覆盖率为目标,引进芦苇深加工企业,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博斯腾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

深入落实“以保护芦苇资源为主,管理与利用相结合,以法治苇、科学育苇、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综合利用、增加效益”的管理方针,使博湖芦苇资源得到永续利用。做大做强芦苇产业,将博斯腾湖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坚持生态立县,达到“湖泊富县”的目标。同时解决周边县市富余劳动力,建成新疆最大的芦苇生产基地,为芦苇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原料,促进我县经济的发展。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努力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在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崛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在聚焦落实总目标、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上走在前列。

2.2芦苇业发展的重点目标

为充分发挥博斯腾湖区域芦苇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博湖县上下形成共识,把芦苇开发复壮工程作为县级支柱产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博斯腾湖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积极推进退耕还湿和退牧还湿工程,建立湿地生态补水长效机制,提高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推进博斯腾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实施博斯腾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项目,建立湿地生态监测和管理系统。使人工育苇走向规范化、科学良性循环的格局。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

1)芦苇基地建设是拉动芦苇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充分利用博斯腾湖周边的滩涂和湿地,建立博斯腾湖芦苇复壮工程。

2)以芦苇促进湖泊产业协调发展为载体,博斯腾湖60万亩芦苇,其所形成的湿地对周边生活污水、农田排水、工业废水有着很好的净化作用,对改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3)必须按照“保护、管理发展利用相结合”的方针,彻底改变重利用,轻保护的倾向和掠夺式经营方式,把工作重点放到保护恢复和发展芦苇资源上来,积极走人工育苇的道路。

第三章“十四五”芦苇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博斯腾湖芦苇资源是我国四大苇区之一,也是对于间接给博斯腾湖输送洁净水源,生物多样性保育,干旱荒漠区域小气候调节,区域生态平衡和地方经济发展,保证库尔勒地区乃塔河下游水源供给,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作用。湖区水质因为有进有出,所以达到了二三类水质的标准。湖区的鱼类也是采用不撒饲料的“人放天养”模式,对于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特有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维护博湖县乃至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发挥博斯腾湖湿地生态功能为主的同时,还兼具生态旅游的功能。通过博斯腾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整体规划,将其逐步建设成为我国西部干旱区湖泊湿地生态保护和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绿色发展的国家级经典示范工程;维护丝绸之路经济带湿地生态安全重要的绿色屏障;有独特生态、美学文化保育价值的湖泊芦苇湿地景观,集湿地保护与修复、生态旅游、湿地养生、科普宣教、芦苇综合利用研发基地、惠及民生为一体的知名旅游康养景区。因此,依法管苇、以法兴苇,统一管理是我县目前第一项重要任务。

“十四五”芦苇业发展的规划的湿地工程和芦苇保护工程相结合的项目主要工程:

3.1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

3.1.1(1)完善湿地保护制度,加强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新疆博斯腾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300㎡科普馆1座,60㎡观鸟屋2处,监测数据平台1个,聘巡护员25名,其他配套设施,计划投资700万元:博湖县2021年博斯腾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修复和生态监测项目,其中包括1项湿地植物修复工程和1项动植物生境修复工程。(2)湿地监测数据系统,其中包括30处监控监测站点,(其中生态资源监测监控系统站点10处,红外兽类自动监测点20处);1套生态监测平台软件:1个生态资源监测监控系统中心(含1套监控中心设备和1套LED室内拼接屏):1项配套生态监测技术服务,计划投资:561万元

(2)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作用的可持续性;坚持全面保护、分级管理的原则,将博斯腾湖所有湿地纳入保护范围,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域内湿地保护负总责,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湿地保护与修复;坚持综合协调、分工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林业、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水利、农业等湿地保护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协同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坚持注重成效、严格考核的原则,将湿地保护修复成效纳入领导干部的考评体系,严明奖惩制度。

(3)实行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落实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博湖县退化草原生态修复项目,退化草原改良3万亩,草原有害生物防治(虫害)25万亩,防火墙离带(芦苇)50km,计划投资:950万。

(4)提升湿地生态功能。制定湿地生态状况评定标准,从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水量、水质、土壤、野生动植物等方面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到2025年,苇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水鸟种类不低于36种,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不减少。(林业和草原局、环保局、水利、农业自然资源、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湿地保护成效奖惩机制。

3.1.2建立退化湿地修复制度

1)明确湿地修复责任主体。按照"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实施恢复和重建。能够确认责任主体的,由其自行开展湿地修复或委托具备修复能力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修复。对因历史原因或公共利益造成生态破坏的、因重大自然灾害受损的湿地,经科学论证确需恢复的,报县人民政府。

2)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

黄水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在博斯腾湖西北区域黄水沟湿地段修建2条隔堤,南侧隔堤长度为18.2km,北侧隔堤长度为29.1km,主,设置生态闸2座;排渠清淤共15.6km,修建涵洞2座,修建污坝13km,横跨黄水生态拱形桥一座,估到通航、上船。计划投资:12284万元。

河湖连通项目,连通乌拉斯台河,黄水沟湿地、博斯腾湖工程。连通达吾松湖与老海子连通工程修建4.5公里河道引水工程,修建连通输水河道2.5km,修建生态闸一座。计划投资:3000万元。

博斯腾湖小区生态缓存冲带修复工程,针对的问题:小湖区北岸生态缓冲带植被多为芦苇,植被物种单一,且生态环境较差。生态隔提(兼防洪、送视提坝)加固25km;择渠清淤50km,造原站2座;湿地缓冲带生物多样性修复2万亩,修复带临生态隔提布置,亲幅长25km。计划投资:3200万元。

博斯腾湖湿地植被恢复工程,项目建设地点与范围: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博斯腾湖西部、新疆博湖县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86°45'30.37''~86°51'15.23'',北纬41°58'50.20''~42°05'48.56''。沿博斯腾湖大湖西侧,项目范围包括塔乡、本布图镇、二十五团、乌兰乡,才乡、查乡、二十七团,总面积为650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湿地植被恢复60000亩,灌丛沼泽恢复工程5000亩,修建拦水坝50公里,简易巡护道路50公里,引水渠40公里,扬水站及配电设施3座,内部水系沟通工程30公里,湿地生态环境监测设施设备一套,设立标识牌40(指示牌20块、警示牌20);管护站300,实验设备2套、消防设备2套及相关管理办公设备,能力建设等,计划投资:6500万元。

3)完善生态用水机制。水资源利用要与湿地保护紧密结合,统筹协调区域或流域内的水资源平衡,维护湿地的生态用水需求。从生态安全、水文联系的角度,利用流域综合治理方法,建立湿地生态补水机制,明确技术路线、资金投入以及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

(4)强化湿地修复成效监督。制定湿地修复绩效评价标准,组织开展湿地修复工程的绩效评价。由第三方机构开展湿地修复工程竣工评估和后评估。建立湿地修复公示制度,依法公开湿地修复方案、修复成效,接受公众监督。(林业和草原局、自然、环境保护、水利、农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发挥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形成政府投资、社会融资、个人投入等多渠道投入机制。通过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加大支持力度,可研究给予风险补偿。探索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局、环境保护局、水利局、农业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6)加强宣传教育。博湖县博斯腾湖国家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建湿地博物馆5000、湿地学校3000,科普宣传标识标牌;达吾松至莲海世界高架桥宽8米长10公里;湿地科普宣传长廊6km;木栈道10km;鸟类栖息地生态恢复工程3万亩;码头3座,巡护船4艘等配套设施,计划投资:30000万元。

实施博斯腾湖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积极推进退耕还湿和退牧还湿工程,建立湿地生态补水长效机制,提高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推进博斯腾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实施博斯腾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项目,建立湿地生态监测和管理系统。加强人工育苇湿地与博斯腾湖隔堤的维护管理,强化湿地截污能力。

3.2加快芦苇饲草化项目建设

依托博斯腾湖乡生猪、牛羊养殖基地,发展畜禽产品分割分级包装加工产业链,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芦苇饲草料业,形成上下衔接的产业链供应链,促进育养结合的良性循环。把培育芦苇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带动全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领域,研究制定发展措施,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引进扶持一批高创新性、高关联性、高科技领域的重大项目,形成引领博湖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

芦苇是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生长于盐碱低洼沼泽地和江河沿岸。具有耐盐碱、耐水涝,适应性强、产量高的特点。是养牛羊的重要青饲料。青芦苇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牛羊很喜欢吃,尤其适于喂养奶牛。据分析,青芦苇中含有很多以葡萄糖为主的各种糖类和淀粉。在幼嫩的芦苇中含有各种氮基酸和维生素类。但是芦苇草要经过发酵剂发酵喂牛羊效果好,这样的话牛羊更容易消化吸收。芦苇草发酵后其中所含淀粉、蛋白质和纤维素等有机物降解为单糖、双糖、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促使饲料变软、变香而更加适口。使那些不易被动物吸收利用的粗纤维转化成能被动物吸收的营养物质,提高了动物对粗纤维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率。

3.3开拓创新,大力发展芦苇深加工项目

博湖地区的芦苇主要用途为造纸企业提供原料,由于独家经营,销售价格由买方来决定,在原苇销售上不能体现公平交易,更不能体现它的价值。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芦苇深加工上求发展,积极引进芦苇深加工设备、资金、技术、人才、掌握他们的先进技术,开发实施芦苇青储活性炭,有机肥,苇帘编织、芦苇工艺品等企业,开发芦苇深加工市场,深度开发芦苇画、苇根茶等精加工产品。在芦苇的精、深加工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市场终端产品上下功夫,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实现企业多元化、规模化发展,打牢从芦苇的种植、养育、采割、运输、销售到精深加工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只有通过芦苇的多层次加工增值,取得高附加值产品,才能使企业利润最大化,才能规避风险,摆脱困境。通过以点带面,鼓励芦苇生产经营单位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争取在芦苇的综合利用上实现突破,不断提高芦苇附加值,创造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芦苇的深加工不仅每年为周边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打工挣钱提供了稳定的增收环境,而且增加了常年的就业岗位,为县政府减轻了就业压力,并且还能拉动周边的餐饮服务业、旅游业、运输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收到了一方投资,多方受益的效果。从而有效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保障地区社会稳定都具有重大意义。

3.4不断完善湖区周边人工育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人工育苇工程是一项投入少,见效快,一次性投资,长期受益的好项目,也是保护博斯腾湖水环境,改善博斯腾湖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州、县领导非常重视发展人工育苇工程,我县相继出台并实施了人工育苇相关优惠政策,多方引资,合理规划,积极开发人工育苇工程。

抓住目前湖水水位下降的有利时机,实施人工育苇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做到水源充足、渠堤结合、进排畅通,建成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化人工苇田,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博斯腾湖区域周边实施的农田排水消纳地人工育苇净化水质取得较快发展。人工育苇工程现总投资4亿余万元,湿地生态系统人工育苇芦花港项目分别在落霞湾和西南小湖区建设各3万亩。其他人工育苇单位和个人也不断完善和规范人工育苇工程以改变自然生长方式,在资金、物力、人力方面加大投入走科学化、规范化人工育苇道路。有效促进了人工育苇工程扎实有效的开展。使人工育苇走湿地生态恢复净化水质相结合的良性循环格局。

3.5加强博斯腾湖水生态治理

加强对博斯腾湖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推进博斯腾湖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开展各入湖口及上游排放监测,动态掌握博斯腾湖流域水质情况。深化兵地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州域内各县市、团场协同配合,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强化博斯腾湖西岸截污工程,严禁博斯腾湖周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排水直接排入博斯腾湖。加强人工育苇湿地与博斯腾湖隔堤的维护管理,强化湿地截污能力。

3.6在提高芦苇产量上下功夫

高质量发展芦苇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为动力,维持现有60万亩芦苇面积不变,提纯复壮,到“十四五”末,自然苇区芦苇单产达到平均每亩400公斤,人工育苇区芦苇单产达到每亩600公斤。生产商品芦苇28万吨,产值1.12亿元。

“十四五”芦苇发展规划表

类别

面积亩)

单产公斤/

总产吨)

产值万元

自然苇区

40

400

16

6400

人工育苇

20

600

12

4800

合计

60

28

11200


3.7促进芦苇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以芦苇业为载体,促进湖泊产业协调发展,保护、管理好芦苇资源,高质量发展芦苇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为动力。积极引进先进、有实力的企业从事芦苇深加工,重点在芦苇饲料、机制木炭、工艺品、苇根保健饮品开发上实现新突破。加强对人工育苇区科学管理,使人工育苇同湿地修复、净化水质相结合,更好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配套完善旅游功能,促进博湖旅游环境品质化提升。依托开都河和博斯腾湖西岸环湖堤,融入“河、城、桥、景”旅游元素,发展芦苇业与旅游业是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碧波万顷的苇田,纵横交错的苇荡,都是不可或缺的旅游资源。完善芦花港、落霞湾、达吾淞、黄水湾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力加强博斯腾湖生态治理和保护,全面提升城乡环境质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新局面,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县。加强人工育苇湿地与博斯腾湖隔堤的维护管理,强化湿地截污能力。实施博斯腾湖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积极推进退耕还湿和退牧还湿工程,建立湿地生态补水长效机制,提高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推进博斯腾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实施博斯腾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项目,建立湿地生态监测和管理系统。

快速建设大河口、莲海世界、孔雀海滩水乐园精品景区,深度挖掘自然风光、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农家美食等特色资源,着力建设以县城、乌兰再格森乡、才坎诺尔乡、莲海世界康养区、扬水站温泉度假区、东归西海部落民俗区等为代表的“中国西海·博斯腾湖”特色景点,全力打造全季全时空旅游。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发实施芦苇青储活性炭,有机肥,鼓励其他芦苇生产经营单位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争取在芦苇的综合利用上实现突破,不断提高芦苇附加值,创造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四章保障措施

4.1应采取的措施:

4.1.1以法治苇

博斯腾湖区域芦苇生产经营,目前处于粗放式管理,我县要加大对芦苇资源管理的力度,对不办理采割手续、管理不规范、造成国家税费流失、芦苇资源浪费的,博湖县人民政府将收回苇区经营权,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规范管理。县苇区联合检察大队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各部门相互配合,各负其责,使苇区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增强各芦苇生产经营单位对芦苇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的意识,合理利用芦苇资源,使芦苇湿地不断恢复,产量逐年上升,形成以苇养苇的格局。

博斯腾湖区域芦苇分布广、面积大,管理上无法可依,应尽快拟定“博斯腾湖芦苇资源保护办法”报立法部门审批,做到以法管理,使芦苇管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要充分发挥苇区联合检察大队的作用,强化苇区管理,监督检查苇区、苇场安全生产,维护好苇区的社会和生产秩序。

2、做好苇区监管

博斯腾湖苇区面积大、分布广,芦苇管理部门要认真做好苇区的监管力度,一是环境监测,配合环保部门对重点污水排放区,如黄水沟苇区,污水排放造成大面积芦苇死,应积极采取措施及时处理;二是芦苇病虫害防治,随着农业害虫防法的不断加强,使原来不危害芦苇的害虫,改变了食性也危害芦苇。芦苇病虫害发生造成芦苇不成熟,枯萎死亡,严重影响芦苇产量和质量。由于受病虫害的影响,整个博斯腾湖每年芦苇产量下降15%—30%,约3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万元。加强芦苇病虫害防治,是提高芦苇品质、质量、增产的有效保障。

3、确定苇区界线

巴州人民政府1986年204号文件是我们管理博斯腾湖苇区的长期性政策,在未立法以前,必须坚决贯彻执行。结合2020年底会同国土资源等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自然苇区、人工育苇区、湖滨草场进行测量确权,通过实地测理确权成果准确掌握整个博斯腾湖区域苇区与草场面积、分布、界限等详细资料信息,同时明确界线、做到四至界线清楚、面积准确,减少苇区界线纠纷。为我县将芦苇业做大、做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4、稳定水位

水位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博斯腾湖区域芦苇生长的面积大小,同时也影响产量和质量。自然苇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小湖区,稳定水位是关键,应与水管部门做好协调工作,确定和控制好西南小湖区的水位,为芦苇生长、生产创造良好的自然条件,最佳水位为1047.5左右(±0.5)。

5、加强芦苇安全生产

博斯腾湖苇区每年的4月1日至9月30日为育苇期。育苇期内,严禁进入苇区割青、放牧。

博斯腾湖苇区每年的10月1日至翌年3月31日,为芦苇防火期。芦苇防火期内,严禁在苇区贮苇场附近烧荒及其他用火活动。

在芦苇防火期内确需进行烧荒、烧苇或其他用火活动,必须报博湖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公安消防机关备案同意后方可实施。用火单位(个人)必须采取以下安全防护措施:

(一)开好防火隔离带

(二)组织好扑火人力。

(三)准备好扑火工具。

(四)指定的用火负责人在场。

(五)用火后有人看守、熄灭余火。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既是开都河的归宿地,又是孔雀河的源头,担负着向塔里木地区水源调配功能,旅游、渔业、芦苇资源丰富,是我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治理好博斯腾湖湿地,保护利用好芦苇资源,发展芦苇产业,对维护巴州地区的生态平衡,促进州、县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博斯腾湖有60万亩芦苇,其所形成的湿地对周边生活污水、农田排水、工业废水有着很好的净化作用,对改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湿地也为鱼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和产卵场地。鱼类能够利用芦苇及有机物质,鱼类的代谢物又可促进芦苇生长,对维护湖泊湿地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渔业与芦苇业是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同时,碧波万顷的苇田,纵横交错的苇荡,都是不可或缺的旅游资源。最终实现“以苇护水、以水养鱼、以鱼促游”共同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巩固强化生态优势,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功能区划,保护好博斯腾湖生态多样性,打造新疆绿色崛起的新标杆。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现,博斯腾湖整体水质持续稳定向好,天蓝、水清、地绿、土净、居美目标基本实现。依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循环经济深入发展,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