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决策 / 规划信息

博湖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1-10-29 17:08 来源: 点击量:
打印 字体:【

博湖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送审稿)

20215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 - 1 -

一、十三五时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工作取得的成就 - 3 -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机遇与问题......................................... - 9 -

第二章  总体要求.................................................................... - 13 -

一、指导思想......................................................................... - 13 -

二、基本原则......................................................................... - 14 -

三、发展目标和总体定位...................................................... - 15 -

四、发展战略......................................................................... - 17 -

第三章  传承弘扬优秀文化................................................... - 21 -

一、深化资源挖掘整理.......................................................... - 21 -

二、加强文物保护利用.......................................................... - 22 -

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 23 -

第四章  生产精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 25 -

一、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 - 25 -

二、提高重大文艺活动的影响力........................................... - 27 -

三、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 - 28 -

第五章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 29 -

一、加强公共文化机构标准化管理....................................... - 29 -

二、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 29 -

三、创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 30 -

四、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 32 -

五、加强公共文体设施建设体系........................................... - 34 -

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 - 35 -

七、提升执法服务能力,持续强化文体旅游市场监管........ - 36 -

八、引入优质资源,推动广电事业高质量发展.................... - 37 -

第六章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 38 -

一、优先推动四大门类文化产业发展................................... - 38 -

二、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 - 40 -

第七章  旅游兴县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 42 -

一、 巩固全域旅游示范区.................................................... - 42 -

二、构建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 43 -

三、 构建全域旅游产品供给体系......................................... - 45 -

四、构建全域旅游共建共享体系........................................... - 48 -

五、构建全域旅游整合宣传营销体系................................... - 50 -

六、构建“+旅游融合发展体系............................................. - 51 -

七、实施人才强旅战略.......................................................... - 58 -

八、推进兵地融合发展.......................................................... - 59 -

九、构筑旅游安全保障机制.................................................. - 60 -

附件:博湖县文化和旅游十四五重点项目库......................... - 61 -

全域旅游重点建设项目............................................................... - 61 -


引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开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征程、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五年。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博湖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十四五发展规划,对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为明确今后五年全县旅游业发展的方向,根据我县未来五年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博湖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特制定《博湖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本规划由七大部分组成。



博湖县位于天山南麓,开都河下游,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而得县名。博湖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旅游资源类型全、数量多、品味高,部分资源独具垄断性,是名副其实的旅游资源大县。

一是湖泊资源得天独厚。博斯腾湖古称西海,上连开都河,下接孔雀河,由天山融水汇集而成,水域面积为1600平方公里,被喻为巴州的母亲湖。博斯腾湖拥有丰富的渔业、芦苇、食盐、蒲草等自然资源。湖内有鲤鱼、草鱼、鲢鱼、池沼公鱼等32个淡水鱼类品种,其中10个水产品种(乌鳢、鲢鱼、鳙鱼、鲤鱼、池沼公鱼、赤鲈、鲫鱼、青虾)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是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有全国最大的野生睡莲区;环湖芦苇面积达60万亩,芦苇年储量20多万吨,是全国四大苇区之一。20025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第15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0年博湖县成功创建为自治区旅游强县,2011年、2014年博斯腾湖景区相继成功创建了国家级4A5A级旅游景区。2013年博湖县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14年博斯腾湖成功创建为巴州首家、全疆第八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5年博湖镇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乌图阿热勒村荣获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称号。20199月被评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2012月荣获国家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

二是气候类型独特。博湖县深居内陆,位于中纬度、焉耆盆地东南部,四周环山,全年多晴日,光能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属独特的中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由于天山对北方冷空气的阻挡,加之受博斯腾湖调节,与周围地区相比,有气候温和、热量适中、干热风少、空气湿润凉爽之特征,是夏季游客观光、疗养、避暑的首选地。

三是区位优势明显。博湖县距314国道10公里,距南疆铁路13公里,距乌鲁木齐直线距离215公里,距库尔勒市67公里,距库尔勒机场70公里,218国道经县城和景区贯穿于库尔勒,道路四通八达,旅游景点距县城较近;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经过县境;通讯业发展迅速,程控电话贯通全县,移动、联通通讯业务覆盖全境。城镇道路、供排水、供热、环卫、绿化、住宅等基础设施完备齐全。

四是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新石器时代,博湖地区便有人类活动。自汉朝始,博湖县属西域都护府辖地,汉时称博斯腾湖为西海秦海;唐时称为博斯腾泊;清代中后期定为博斯腾湖。博斯腾湖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诸多美妙的传说。因《西游记》出名的开都河(流沙河)穿城而过。蒙古族服饰蒙古族刺绣新疆蒙古族祝赞词蒙古族萨吾尔登舞蹈、“新疆蒙古族托布秀尔音乐”、“蒙古包制作工艺”、“新疆蒙古族短调民歌”、“新疆蒙古族托布秀尔制作技艺”、“新疆蒙古族谚语”、“蒙古族医药金烙术和医药药浴”、“裹羊皮”等11项民族民间技艺术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前四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百年古刹——巴格希恩随木庙被列入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十三五期间,博湖县文化体育旅游和广播电视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认真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3+1”工作部署,全面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和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聚焦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实施了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工程、重大政策、重大举措,十三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在博湖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十四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三五时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工作取得的成就

(一)文化

1、基础设施情况。博湖县文化馆是自治区三级文化馆,总面积2000余平方米,每年寒暑假期间免费开办少儿特色培训班10余期。博湖县图书馆是国家二级图书馆,总面积2400余平方米,全年365天开放。馆内藏书共7万余册(电子图书3万册),电子图书借阅机1台、电子期刊借阅机1台。博湖县文工团现有演员15名,承担全县文艺演出任务,配合各乡镇开展形式多样文化体育活动,每年深入各乡镇村、社区开展下乡演出活动80余场次。

我县五乡两镇有综合文化站7个、村文化室24个、社区文化室7个,拥有广播站6个,基本形成了乡有文化站、广播站,村有文化活动室、农村大喇叭。乡镇文化站配有电脑、乓球案、羽毛球、象棋、跳棋等用品。近年来,我局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争取到自治区体育局农牧民健身项目,为全县所有村委会配备了篮球架、乒乓球案,安装健身路径22套。全县文化经营场所:1家网吧、1家歌舞厅、1家电影院、2家书店、19家打字复印店、1家印刷厂。

2、文物情况。博湖县现有文物普查点共7处:古遗址类3处,古建筑类1处,古墓葬类3处(共53座)。其中自治区级文物遗址、古建筑:巴格希恩随木庙、黑疙瘩遗址。县级文物点:硝尔墩遗址、老皇城;古墓葬分别是乌斯腾高勒沟口墓葬、乌斯腾高勒沟内墓葬、库代力克村东南墓葬。古建筑是巴格希恩随木庙。博湖县古遗址黑疙瘩遗址为第七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截至目前,我县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有4项(蒙古族服饰蒙古族刺绣蒙古族祝赞词蒙古族萨吾尔登舞蹈),列入自治区级项目有11项(新疆蒙古族托布秀尔音乐蒙古包制作工艺新疆蒙古族短调民歌新疆蒙古族托布秀制作技艺蒙古族民间谚语蒙古族药浴”、“金烙术蒙古族裹羊皮疗法等),确立州级项目93项,县级名录13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人,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81人。图力格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和阿勒奇民族工艺品公司被列入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三)旅游

1、基本情况。近年来,累计完成投资17亿余元,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要素,提升公共服务水平,20188月博湖县成功创建为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20199月成功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2012月被评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全县旅游景区9家,其中大河口、莲海世界景区为博斯腾湖5A级核心景区,博湖县西海桃花生态旅游景区、博湖县罄玉休闲生态园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环湖还有白鹭洲双湾竞秀、白鹭洲海龙度假村、莲花湖、孔雀海滩水上乐园、芦花港等景点。全县共有宾馆8家(三星级2家),有房间493间、床位928个。农家乐76家,其中:五星级5家(都市草原农家乐、老战友风情园、光明公社农家乐、印象西海农家乐、老家味风情园);民宿11家。旅游从业人员1200余人。旅游景区瞬间接待3.6万人的能力和规模。五年累计接待游客1403.14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1.07亿元,增长率为115.25%533.71%

2、精品景区建设情况。提升做大5A级景区,投资1亿余元提升改造大河口、莲海世界(阿洪口)核心景区。投入2.1亿元建设孔雀海滩水上乐园(二期)、越野星球(二期)、大河口西海文化乐园等项目,第三方卫生间、无线WIFI全覆盖、景区警务室、生态停车场建成投用,景区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3、乡村旅游建设情况。实施旅游+农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新建荷香别苑生态观光园、本布图镇绿色蔬菜采摘园、博斯腾湖乡西瓜采摘园、乌兰花海、才乡百果园。鼓励各乡镇,抢抓机遇,发动有意愿的农户发展乡村旅游。

4、文旅融合。推动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坚持旅游+文化,充分挖掘地域文化、民俗文化,文旅结合,着力打造博斯腾文化旅游品牌。一是继续加大品牌创建力度。以中国西海为主打品牌,突出优势资源开发,成功举办了中国西海·沙漠风筝节、中国西海·萨吾尔登故乡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中国西海·第十一届开湖季等系列活动。中国西海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显著提升,举办五节三会三赛事节会活动,继续扩大以节造势、以势聚客、以客促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举办乡村节会活动。支持乡村举办各具特色的节会活动,着力打响乡村旅游品牌,积极引导各乡镇结合实际举办各类节庆活动,成功举办了采摘节、赏花节、西瓜节、美食节等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形成乡乡有特色、月月有活动的浓厚氛围,展现了博湖深厚的地域文化魅力,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开展文化体验旅游。三是旅游+健康医疗。支持县医院提升中医和针灸推拿服务水平,蒙医院开发蒙古族药浴、金烙术和药膳为主的养生保健。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的作用,促进旅游+健康医疗全域覆盖。推进民政福利院开展社会化养老,逐步将博湖打造成休闲旅游康养基地。

5、打造品牌开拓客源市场情况。通过组织各旅游企业到内地、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地进行广泛的宣传推介,加强与疆内外的大型的旅行社,团队合作,有效的拓展了疆内外旅游客源市场。

6、旅游市场监管。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由县文旅局综合执法大队会同县公安、应急、消防、市监、路政海事,交通运输等部门成立联合执法大队,形成常态化机制,采取不间断,不定路线,不定时间等方式,持续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彻底整治行业乱象,确保了我县旅游行业市场运行良好。

7、投融资情况。为促进博湖旅游产业大发展,进一步提高博斯腾湖景区的档次和服务水平,县委、县人民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我县引进香港天鸟国际集团投资开发博斯腾湖景区,投资建设博斯腾越野星球主题公园、孔雀海滩水上乐园项目。北方华录与博湖县签约《博湖县博斯腾湖莲海世界景区项目综合运营管理合同》。与此同时,博湖县举行北方华录签约莲海世界景区暨翼虎通航博斯腾湖站首飞仪式,开启博湖县直升机低空旅游项目,新疆翼虎通航将充分利用博湖文旅资源优势,整合资源打造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度假营地,进一步将通航与旅游产业结合发展。

(四)体育

十三五期间共组织举办了48次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开展的比赛有自治区青少年年度射箭比赛、全州青少年儿童乒乓球比赛、冬季长跑、龙舟赛、农牧民篮球赛、全州农牧民趣味运动会总决赛,实施体育+旅游,举办沙漠汽摩拉力赛、全州钓鱼比赛、风筝比赛、赛马大会,诺鲁孜节斗鸡、斗狗、斗羊、摔跤比赛、沙漠马拉松比赛、环湖自行车比赛、农商行杯篮球赛等体育活动。体育馆面积7600余平方米,体育馆内有室内篮球场,乒乓球馆、羽毛球馆、台球室、射箭馆、健身房等。每天至少开放10小时。承办自治区青少年射箭比赛,累计获得国家级奖牌4枚,自治区级奖牌42枚。博湖县业余体校代表巴州参加各类射箭比赛,获得诸多奖项,先后向自治区体育技术学院输送优秀运动员31名,向自治区专业队输送优秀运动员18名,向国家射箭队输送1名运动员。其中31人现已是国家二级运动员,11人现已是国家一级运动员。有3人为国家级运动健将。2020年来一直在参加自治区开展的全民健身进家庭云交流活动暨体育战居家科学健身优秀视频评选。我们在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居家科学健身优秀视频评选中博湖县太极拳,太极剑,广播体操,健身气功等体育健身活动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有六名表现突出的健身爱好者获得自治区一等奖。

(五)广播电视

1、舆论引导有力有效。牢牢把握正确方向,主动顺应发展趋势,深化媒体融合,推进新闻宣传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方位、多层次、全媒体开展主题宣传,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围绕迎接党的十九大、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主题主线,推出了广播节目,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

2、公共服务成效显著。持续推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启动国家直播卫星户户通项目,有效提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能力水平和实效。完善农村调频广播设施建设,推进对农节目、对农公益服务多元化普惠化。国家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完成10084户,农村调频广播全覆盖,共195套。省级电视频道和州级台主要频道全部实现标清化播出。

3、行业监管成效显著。全面加强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内容安全的监管,有效改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传播生态系统,完成网络视听新媒体综合监管平台升级改造,组织开展卫星电视管理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有效巩固意识形态主阵地。

十四五时期发展机遇与问题

(一)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进文化和旅游全面融合发展的重要五年。准确研判十四五时期国内外文化旅游业发展新趋势、新特征、新变化,对于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和旅游兴县战略,推动实现博湖县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全县文化和旅游业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力以及稳疆富民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全球重组带来对外开放拓展深化机遇。全球多极化发展和竞争优势重塑有利于博湖县文化旅游产业在创新发展、对外开放、产业升级、生态治理等方面后发先致,发挥后发优势,在更广范围拓展对外开放空间、参与世界分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穿越巴州境域,将辐射带动博湖县以及周边区域的快速发展。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激发文化和旅游市场潜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而实行的战略转型,这一转型与我国未来经济转型升级趋势相适应,文化和旅游业作为驱动国民消费的重点行业,在双循环格局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在后疫情时期,以国内循环为主体的格局下,博湖县文化和旅游市场潜力将被充分激发。

国家多个重大战略实施带来发展新机遇。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口援疆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及稳定红利持续释放,为博湖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合作,有效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借势借力培育文化和旅游产业新增长点,提高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多重政策红利新机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持续增长。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结构加速升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带薪休假制度逐步落实,假日制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文化和旅游消费得到快速释放,为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深化供给侧改革有利于促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和更为有利的产业政策,促进增加有效供给,促进中高端产品开发,优化文化和旅游供给结构,推动文化和旅游业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提升。

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为文化和旅游业发展提供环境。当前,新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不断改善,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稳定红利持续释放,文化空前繁荣,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新疆处于历史上最好的繁荣发展时期。博湖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博湖县文化和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保障。

文旅援疆为博湖县文化和旅游业发展提供稳定支撑。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举措。十四五期间,各援疆省市将与新疆继续协调配合,长期坚持援疆,通过客源送疆、产业援疆、人才扶疆三轮驱动为博湖县文化和旅游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稳定支持。

科技变革带来产业升级机遇。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新基建兴起和消费升级,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低空飞行器等新一轮大产业、大产品的孕育来临,创新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为博湖县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实现弯道超车,建设智慧博湖、扩展需求动力带来了变革性机遇。

我国新冠疫苗全民免费接种提振旅游业。我国对新冠疫情的有效防控以及新冠疫苗全民免费接种的部署将促进旅游业的复苏,尽管目前旅游业的报复性消费行为仍被压抑,但未来在疫苗有效抑制疫情扩散的情况下,我国乃至全球旅游业极有可能重新成为蓝海。

资源转化率低。博斯腾湖旅游资源富集,但文化旅游业发展起步晚、基础薄、规模小、群众参与景区经营服务少,对经济拉动能力弱、财政贡献率不高,尚未真正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资金投入有限。博湖是典型的经济弱县、财政穷县,受资金和融资渠道的影响,对文化旅游业的持续投入不足。虽然近年来我县想方设法多方筹措资金用于全域旅游发展,但与全域旅游发展需求相比,可以说是杯水车薪,致使景区升级改造和娱乐项目开发建设较为滞后,巩固提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成果难度大。

发展方式粗放。旅游产业链短,新产品、新业态开发不足,以观光游、过境游为主导的格局尚未得到根本转变,游客驻足博湖时间较短,旅游业拉动三产消费的内生动力不足;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体系还不健全,具有民俗文化特色、便携性的旅游商品少,档次偏低。

文化产业化程度不高,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不足。文物、文博、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内涵挖掘不足,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不高;无优秀剧目,文艺创作未能与旅游市场进行良性互动;文创产品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规模不大。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来看,企业总量较少,业态不够丰富,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产业聚集区,市场竞争力不足,综合带动效益不明显。

文化和旅游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有待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四馆一站尚未全覆盖。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与中东部城市存在较大差异;旅游风景道及旅游热线沿途驻车观景平台、加油站、服务区需进一步完善;3A级景区及重点乡村旅游点道路通达性、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景区智慧化水平不高。文化和旅游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有待提升。

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自然保护地边界范围和功能分区划定不合理等历史遗留问题严重制约了景区正常旅游开发建设;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以及当地居民生计之间存在矛盾冲突,成为全州自然类景区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绿色和谐发展水平不足。

文化和旅游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有待提升。文化文艺、智慧旅游、文创研发、旅游企业等领域人才流失严重,旅游人才结构梯队不尽合理,文旅融合新形势下的复合型人才不足,基层管理人才紧缺,旅游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技能培训不足。

文化保护传承支持力度不够。非遗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很多非遗项目后继乏人,非遗保护经费支撑不足,地方民众缺乏对非遗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县域内旅游设施较差,景区建设覆盖面积较大,旅游路线长,景区开发程度低,服务设施还不配套,景观资源的开发较单一,造成资源特色的浪费,开发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文化旅游业发展投入不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资金来源不稳定,开发速度远不能与迅速增长的游客市场需求相适应。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全面推进旅游兴疆战略,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扩大博湖县文化和旅游对外影响力,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层次、多方位、立体式讲好博湖故事,叫响中国西海·博斯腾湖,实现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把文化和旅游业培育成为博湖县战略支柱产业,把博湖县建设成为将内外具吸引力旅游目的地。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实现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文化和旅游发展各领域合环节,坚持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固本培元,守正创新,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筑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文化旅游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提供高质量文化旅游供给的中心环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

坚持新发展理念。始终把新发展理念贯穿文化和旅游发展全程和各领域,积极融入双循环新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实现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机制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不断提高城乡间、区域间文化和旅游发展均等化水平,注重防范化解文化和旅游领域风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融合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大力推进文旅+”“+文旅,推动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加快文化、旅游与科技、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拓展发展空间,催生新型文化产品和文化业态,大力培育信息、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相统一,增强文旅发展新动能,满足多元化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不断提升博湖文化旅游的综合竞争力。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深层次改革,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总体定位

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绿色崛起、同步小康为发展目标,进一步推动全县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彰显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完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努力建设美丽和谐、宜居宜游的幸福博湖。

1、旅游经济指标

规划至2025年,博湖县旅游产业主要指标实现:旅游接待量力争突破560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8.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0%。旅游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25亿元。

2、全域创建指标

2025年,新创建成24A级旅游景区,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1家,1个乡村旅游重点乡(镇),20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8个旅游重点村,评定等级民宿5家,2个自驾旅游营地。实现乡村旅游崛起,博斯湖旅游提质增效,全县50%以上的区域(除无人区外)有旅游服务功能,提供8种以上旅游产品(旅游业态)

3、文化事业繁荣兴盛。围绕建设文化润疆任务目标,持续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力争到2025年,全县文化事业费保持较快增速,文化事业费投入达标,进入全州先进行列;图书馆图书资料更新费年投入资金10万元,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图书馆要争取达到国家一级馆的评估标准;文化馆成立于1979年,总面积3028.1平方。建立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平台,文化馆开展群众文艺辅导培训活动年投入资金10万元,争取达到国家二级馆的评估标准。成立艺术团图书馆、群众文化设施面积满足群众需求,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功能齐全。

4、文化产业活力迸现。经过5年的整合挖掘、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创新发展,到2025年,全州文化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完善,文化消费新动能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更加壮大,产业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5、体育工作目标任务

持续举办龙舟赛、农牧民篮球赛、农牧民趣味运动会、赛马大会、农商行杯篮球赛等娱乐型体育活动,自治区第十四届全运会射箭比赛、自治区青少年沙滩排球赛、自治州青少年乒乓球赛、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创房车露营旅游、电子竞技、冰雪体育等体育项目。

以西游文化、西海文化、东归文化为灵魂,以湖泊、河流、湿地、沙滩四大资源为基底,构建生态观光、休闲娱乐、文化体验、度假养生四大旅游产品,建设集中国西域文化体验基地、大西北娱乐休闲基地、南疆旅游集散基地三大基地为一体的具有国际化水准和中华人文特质的大西北西域风情体验旅游目的地。

:文化体验(西域、西海、西游、东归)、生态观光(湿地、农业、河湖)、娱乐休闲(亲水娱乐、沙漠娱乐、文化娱乐)、养生度假(湿地养生,美食养生,高端度假)、运动探险(沙漠探险、亲水运动)。

紧抓新疆重大战略机遇期和历史性窗口期,在国家和自治区大格局、大目标、大战略中找准定位。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和旅游兴疆战略,打造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宣传教育、传承发展中华文化中的作用,利用各类群众文化品牌,精选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唱响民族团结以及宣传普及中华文化的产品开展服务。自觉肩负保护文物、传承文明的历史重任,传承文物价值、萃取文化精华、延续中华文脉,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展示利用工作,为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文化根基和精神滋养。在艺术作品创作中紧扣时代主题,充分发挥艺术工作者社会公众人物的影响力,引导各族群众追求现代文明。推动博湖县经济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文化软实力。抢抓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加快以公路大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保护母亲湖为中心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及以文化繁荣、使各族人民共同富裕为出发点的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紧紧抓住对口援疆战略带来的政策机遇,通过国家援疆旅游政策进一步支持博湖文化体育和旅游产业发展。

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基本思路,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展方向,推进文旅真融合、深融合。整合生态、文化、体育和旅游,整合事业和产业,强化文化自信和文旅一体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打造一批文旅融合的、能够满足市场体验和游客消费特别是精神消费的主题作品和项目;将文艺创作、文化传承和旅游活动等与城乡建设和人民生活整合,发展文旅一体的生活场景和社群消费;将产业要素配置、产业发展模式与服务贸易、品牌宣传、国内交往等整合。按照促进消费原则,精心谋划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举措。突出项目引领,策划实施一批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开发一批具有文化特色和内涵的旅游商品,培育文旅融合龙头企业。

实施文化+”“旅游+”“体育+”战略,培育发展融合业态。开展文化体育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利用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非遗中心等文化场馆,打造一站式文化艺术旅游线路。开发主题性、特色类旅游演艺,推动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将发展重点放在满足人民获得感和满意度方面,打造幸福产业和消费产业。

强化全域旅游示范区文化旅游功能,培育若干新型综合产业集聚区,打造涵盖观光、休闲度假、生态三种主要产品类型的旅游产品体系和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文化底蕴标杆性的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城镇和街区,发展乡村旅游。强化旅游产业经济和消费带动功能,重点发展文化、生态、研学、自驾、避暑、体育和民俗文化休闲等新业态和新项目。明确旅游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巩固提升博湖县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博湖样板。推进文创产品开发,完善文创产品营销体系,积极扶植博湖礼物发展。在推进旅游演艺上迈出步伐,推动办好西海·印象剧目等旅游演艺项目。

完善文化资源保护,加强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繁荣发展文艺创作生产,提高文化公共服务水平。加大文化产业规模和效能,促进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促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化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布局,打造文化产业新经济,培育健全各类市场主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

做好艺术创作规划。重点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乡村振兴、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紧扣中国梦、爱国主义和时代主题,规划、创作和储备优秀艺术作品。研究挖掘西域、东归、西游等文化,打造疆内外有影响力的精品剧目,开展走出去巡演,宣传推介博湖县优秀传统文化。

4个基础性数据库,为产业化开发奠定基础。健全文化资源登录制度和动态管理制度,对名录和档案进行及时更新和动态调整,加强各级各类文化资源的互联互通、资源和服务的共建共享,促进资源共享和转化利用。

进一步加强对敦薨文化、东归文化、西游文化等文化脉络的挖掘阐释和系统研究,深入挖掘研究重大事件的文化价值和内涵,整理各类文化承载的重大事件、重点人物、重要故事,提炼总结价值突出、内涵丰厚、能展示博湖文化特征的重要文化IP,推介成为国家文化地标和精神标识。结合新时代特点,着力弘扬以博湖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以东归精神为代表的家国文化,以敦薨文化、西游文化为代表的中华各民族交流交融,文化相互多元一体。加强文化研究社科基金支持,加强各级各类文化学会、研究中心建设,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智力优势开展各类文化专题研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推出文史书籍、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和标志性成果,并在线上线下平台进行推广传播和利用。

推广博湖文化旅游形象标识(LOGO),彰显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普及,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公共文化阵地建设、用好公共文化阵地的意见,通过中华文化推广普及,让各族群众看得见”“听得到”“参与得了,做好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觉形象工程、推出一批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产品和活动、实施传统节日文化普及工程、实施非遗保护与传承工程、实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程等五个方面的工作。

坚持用新发展理念指导推进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和开发转化,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依托文物资源,打造文博旅游新亮点,整合文物旅游景区与周边旅游资源,形成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和线路。

针对博湖县区域2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加强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修缮和利用,切实保护好文物本体及其历史环境,确保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安全。让文物说话、历史发声,对广大人民群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筑牢长治久安的根基,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各项工作中充分体现文物自身价值。

实施博物馆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博湖县博物馆建设项目,打造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文物陈列展览精品,对公众开放,填补无博物馆空白,坚持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鼓励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等通过实地游览、文化阐释、智慧展示、互动体验等丰富文化表现形式,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旅行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开发展示性、创意性、科普性、教育性、体验性的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推动文物保护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打造一批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文化街区。                                                                                                     

扩大文创开发试点,加强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学习借鉴故宫博物院及国内外文化创新转化的经验做法,推进馆藏资源转化成动漫、图书、舞台艺术、广播影视、工艺品、纪念品、收藏品等文化产品。鼓励文物单位与社会力量深度合作,探索建立文化资源IP授权开发体系,鼓励馆藏单位开展文化文物图像、著作、品牌等知识产权授权开发、合作开发、联名开发,拓宽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投资、设计制作和营销渠道,将文化资源要素导入经济社会产业链,将自有空间用于文化创意产品展示、销售,让文创商店成为文博场馆的最后一个展厅

实施巴州《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夯实制度基础。完善非遗名录制度。持续推进国家、自治区、自治州、县(市)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建设,构建以县(市)级非遗名录为基础、自治州非遗名录为主体、国家级名录为重点的梯次结构。完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加大国家级传承人申报力度,加大自治区、自治州、县(市)级中青年传承人的选拔培养力度,使传承人梯次衔接的结构更加合理。实施非遗记录工程。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全面、真实、系统地采集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的情况,妥善保存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记录成果。

加强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和代表性项目相对集中、形式和内涵完整、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较好的村镇、街区或者特定区域,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推动博湖县蒙古族沙吾尔登舞蹈、博湖县蒙古族刺绣、博湖县蒙古族服饰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到2025年,力争建设1个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深入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组织非遗项目持有者、从业者等传承人群到高校学习专业知识、研究技艺,提高非遗传承人的学习能力、文化素养、审美水平和创新意识。到2025年,力争对全县非遗传承人群累计培训1000人次,对全县各乡镇非遗保护工作人员轮训一遍。

     加强非遗文化展示。结合博物馆、文化馆配套情况,建设非遗展演馆,充分利用3D影像科技、多媒体互动展示、数字讲解阐释、VR虚拟展示等丰富非遗展示手段与展示方式。鼓励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设立曲艺书场开展专门驻场演出。活跃非遗传承发展实践。实施非遗进景区、进社区活动,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和重大节日开展非遗展演活动,提高表演艺术类非遗项目的实践频次和展演水平。鼓励非遗进校园,积极开展非遗教学实践活动,提高青少年对非遗及其保护意义的认识。大力推进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到2025年,设立2个以上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非遗工坊,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全面融入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大力开展非遗传播。在全县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着力打造博湖非遗展等,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非遗传播品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抓重点、出精品、出人才、促传播的发展思路,全力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积极承办和举办大型文艺活动,改革创新艺术发展平台机制,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打造10部左右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力作,培养200名以上舞台艺术和美术创作优秀人才,举办各类惠民演出500场以上。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彰显博湖特色的文艺精品。完善文艺作品内容审核制度,落实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坚持选题关口前移,深入挖掘东归文化、西游文化、民俗文化、冰雪文化、遗产文化、东箎文化等文化内涵,建立艺术创作重点选题库。实施博湖县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等重大历史时间节点、重大主题谋划创作选题,扶持展现党史军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艺术作品创作;鼓励生动反映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题材作品创作;鼓励表现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等发展战略的作品创作。

打造一批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精品,研究制定关于实施文艺精品战略、打造文艺精品力作的意见,稳妥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创新体制机制,聚集全社会力量,加强文艺作品创作生产、推广普及和品质提升。实施精品文艺战略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对外文化交流计划。

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强化集体创作、专家论证、持续打磨的创作机制,打造一批剧本、剧目、美术精品。从创作源头抓起,加强对剧本创作的扶持,实施剧本征集和剧本孵化计划,为博湖舞台艺术创作储备剧本资源,形成创作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创作格局。突出抓好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青少年题材等的创作生产,推出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舞台艺术精品。围绕建党100周年主题活动,突出六个一三个百活动。借助开展大型美术写生创作活动,创作推出一批紧扣时代脉搏、讴歌美好时代、关注社会需求、反映人民心声的美术精品。

围绕重大时间节点及重点工作,主动承接艺术活动,在搭建优质文艺资源平台,引入优质艺术产品。与兄弟县市联合办节模式,推动艺术领域协同创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系列文化活动,展示优秀文化。

创新办节模式,促进品牌文化活动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品牌文艺活动的产业化动能。立足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实施地方文化艺术扶持振兴计划,继续举办文化艺术活动,为艺术的交流、推广与发展搭建优质平台,推动品牌文艺活动上规模、上水平,提高吸引力和影响力。研究挖掘东归、西游等文化,打造疆内外有影响力的精品剧目,开展景区展演、走出去巡演,宣传推介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优质文艺产品向基层倾斜,通过多种渠道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演出队作用,深入基层一线惠民演出,引导优质文艺资源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健全群众文艺工作网络,发挥好各级文化馆(站)、各类基层文艺组织的作用,引导基层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大力培育和引进一批有文化自觉的民营文艺主体,扶持和引导业余文艺社团、民营剧团、演出队、乡土文化能人等广泛开展创作展演活动。

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对接各类艺术院校,大力培养编剧、作曲、导演、演员、灯光、舞美、剧务、舞台监督、美术等专业人才。加强艺术人才梯队建设,对县内的各类艺术人才建卡立档,建立领军人物、支柱性艺术人才、潜质后备人才等老中青、专兼职系列人才库。鼓励通过产教融合、团校合作、校企合作、团带学员等多种方式,实现产、学、研、演一体化人才培养。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建立全州艺术人才网络培训制度。发挥专家智库在发掘人才、培养人才、引领人才等方面的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依托巴音学院、本县技工学校,设置编剧、作曲、导演、演员、灯光、舞美、剧务、舞台监督、美术等类专业,主动参与到文化事业发展,与技工学校构建长期合作模式,实现学校人才培育与自身人才建设的有机联系,在产教融合中,双方除了在实习实训、人才共育、项目课堂合作等方面进行合作。人才共育的重点是探讨将企业文化、用人标准等融入职业教育中,双方从制度保障、合作的具体形式进一步加强合作,有序促进合作的连续性、整体性、效率性。

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进一步完善体系建设,提高治理能力,增强创新活力,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发展、数字化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

参照公共文化机构评估定级标准,建立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效能评价机制,对服务内容、手段和效果等进行评估,评价结果与人事任免、绩效奖励、经费投入等挂钩。着力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到2025年,乡镇、村(社区)综合文化站达标率100%

加强统筹谋划,围绕国家级重点文化旅游项目,积极向有关部委争取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倾斜支持,推动重大文化旅游设施和项目在博湖落地;加快完成博湖县博物馆扩建、州图书馆升级改造改造提升项目。

坚持重心下移,积极推动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推动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达标工作,实施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质量提升工程。继续推进700兆赫频率迁移、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高标清广播电视同播等广电精品润疆工程,做好全州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农村大喇叭社会运行维护。到2025年底,100%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建设标准,100%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建筑面积不低于300平米、功能室不少于5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100%达标(达到五个一标准)。

按照规模适当、布局科学、业态多元、特色鲜明的要求,在县城商圈、自然人文景区等,引入社会力量,创新打造一批集阅读、展览、文化沙龙、互联网服务、轻食餐饮、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公共文化空间,到2025年,全县总共建成城市书房文化驿站”20座。依托文化馆,将符合条件的行政村、各类艺术培训机构发展为群众文艺辅导基地,到2025年,全县共建成10个群众文艺辅导基地。

继续支持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博物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健全免费开放项目,明确免费开放服务内容,完善免费开放规章制度,建立免费开放信息公开制度,扩大群众知情权,发挥群众监督权。推动公共文化机构实行错时开放、延时开放,鼓励开展夜间主题服务,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利用率。以县为基本单位,以乡村为重点,因地制宜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增加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切实保障基层群众文化权益。到2025年,全县建立起上下联通、服务优质、有效覆盖、基本完善的县级公共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体系。

拓展公共图书馆、文化馆阵地服务功能,面向不同群体,开展体验式、互动式的公共阅读和艺术普及活动。积极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嵌入式服务,将文化创意融入社区、街区等生活场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融入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统筹整合,适当拓展乡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旅游、电商、就业辅导等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基层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和实效性。探索公益服务与有偿服务互为补充的实践方式和有效机制,鼓励博物馆等有条件的公共文化机构研发文化创意产品,创新文化产品供给。完善公益性演出补贴制度,支持艺术表演团体提供公益性演出。积极发展与公共文化服务相关联的教育培训、体育健身、演艺会展、旅游休闲等产业,引导和支持各类文化企业开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消费需求。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立需求征集制度,畅通群众意见征询渠道,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精准对接,实施点单式服务,提高群众文化获得感和满意度。推动文化主管部门、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立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监测系统,研究制定公众满意度指标,建立大数据采集、分析、决策支持系统,动态掌握群众需求和服务效能情况。完善第三方评价机制,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设立全民艺术普及月,举办群众艺术节,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全民艺术普及品牌。推动以文化馆为主导,联合社会艺术培训机构,搭建文艺普及推广平台,把文化馆打造成为城乡居民的终身美育学校。支持发展群众文艺团队,加强群众文化艺术培训,普及艺术知识。推动教育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建设一批中小学生课外美育基地,开展文化艺术普及课程。

建立支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机制,依托公共图书馆、乡镇文化站,面向不同群众,开展经典诵读、阅读分享、大师课等体验式、互动式的公共阅读活动;利用世界读书日,积极推动青少年阅读和家庭亲子阅读,持续开展阅读活动。加强保障特殊群体基本阅读权益,提高数字化阅读质量和水平,组织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和加强全民阅读宣传推广。

组织以颂党爱国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大合唱、演讲、诵读、广场舞、美术作品展等系列活动。举办百日广场文化、乡村百日文体竞赛、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节庆等群众性文体活动。组织广场舞展演、大众合唱节、民俗文化节、乡村村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搭建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平台。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创新广场舞等群众文化活动管理和服务手段。开展乡村艺术普及活动,推进艺术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文化建设品质。

加大对农村地区、偏远地区群众文化活动支持力度,引导各类文化活动、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整合优质资源与力量,持续开展文化进万家、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群星奖优秀作品巡演、新时代乡村阅读活动等送文化下基层活动。组织农村中小学生到县博物馆、非遗中心、图书馆、科技馆、儿童活动中心等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研究建立扶持政策,支持乡土文艺团队、文化大院、文化户蓬勃发展。鼓励乡村文艺团队入驻乡村文化设施,参与管理运营和服务,激活基层文化阵地。

积极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趋势,丰富老年活动中心项目,活跃银龄文化,让更多老人摆脱孤独,融入社会,享有更优质的晚年文化生活。加大对残疾人文化艺术的扶持力度,举办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文化节等文化活动,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坚持平等、参与、共享的原则,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帮扶,培育一批农民工文艺团队,使他们成为城乡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

高标准对接先进,高要求补短赶超,以保障公益属性为前提,均衡协调,兼顾公平,进一步织牢织密全县--公共文体设施网络体系。持续完善公共文体设施网络。补足县域的文体设施短板,完成各乡镇村建成灯光篮球场、健身路径、乒乓球场地。推进运动场地设施建设试点工作。建设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全民健身中心、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给广大市民提供丰富的运动场所。筹划打造智慧社区健身中心,逐步补齐社区运动场地设施缺乏的短板;探索政企合作共建智慧健身中心,探索场地建设、设施管理、资金投入、运营模式等。深入挖掘、盘活文体公共空间资源。做好体育馆、健身馆等文体场所的运营监管及修缮工程,实施体育配套设施开发,加快推进少儿图书馆建设。研究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运营工作,发挥学校体育设施使用功能;推进公配文体物业共享利用,梳理公配文化体育物业分布情况,恢复既定规划功能,统筹运营管理,将其打造为群众身边的文体设施;深入挖掘和集约盘活利用大型商超、公园广场、公共场馆等闲置空间,探索打造电竞馆、露天音乐公园、高端时尚体育公园等新兴时尚休闲场地。

引入社会化运营,提升公共文体设施运营管理水平

积极探索公共文体设施建设与运营模式,通过政府投资、社会资本投资或两者结合的方式同时发力,更快更好地推动公共文体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运营公共文体设施。完善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和运营公共文体设施的相关政策,对社会力量建设运营图书馆、书吧等公共阅读服务空间和文化驿站等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给予政策与资金扶持;培育发展一批具有专业特色和品牌优势的运营机构,形成一套支撑社会力量可持续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的规范标准和机制体系;探索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托管模式,扶持市场主体建设和运营体育场馆和设施,引导社会力量运营的体育场馆融入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体设施新基建建设。加强新建设施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重点利用5G网络和最新信息技术打造智慧体育,实现体育场馆智能化管理,全面提升场馆智能化水平,提供方便舒适的配套设施和服务。提升公共文体设施管理信息化水平。对照创建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指标,统筹整合公共文体设施数据库,维护、更新和盘活文体设施资源。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

培育一批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管理规范的公共文化类企业,利用文化产业等引导扶持资金,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通过举办一次公共文化产品推介洽谈会,促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需对接。探索并完善服务外包、公开竞标、项目授权、财政补贴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活动项目打造、服务资源配送等。引入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社会组织,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支持公共文化场馆委托社会力量运营整体或部分项目。

建设博湖县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信息化系统,完善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提高服务规范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发挥春雨工程等志愿服务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美好生活系列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打造文化志愿服务品牌,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惠民生的文化志愿服务项目。进一步规范文化志愿者的招募,分类对文化志愿者进行培训辅导。推动建立各类文化志愿团体。

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规范、便利、高效的政务服务。推动清单化审批流程。简化、优化一批审批材料,将审批的材料清单、审查标准进一步标准化、精确化,保障审批过程中责任到位、程序到位、服务到位。大力提升审批效率。继续大力推进一次办”“网上办”“电子证照应用”“秒批等便民措施,到十四五期末,实现审批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的10%以下,即办事项(一日之内办结)占所有审批事项80%以上,秒批事项(高频低风险事项)占所有审批事项30%以上,证照100%电子化。

完善理顺内外监管监督机制,形成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监管有力的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定期梳理权责清单。进一步完善行政权责清单,不断提升执法工作精细化、标准化、科学化水平,通过定期修订权责清单,明确监管职责,厘清执法边界。完善执法监督制度。落实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增强行政执法工作透明度,完善执法监管制度,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执法。制定完善、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和跨部门联合执法、联合检查机制,减少扰企执法。强化重点行业领域监管。调整实施检查频次、违法处罚裁量标准、分级分类管理等措施,突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监管。

积极推进文化市场监管智慧化建设,通过创新监管模式、提升队伍素质、规范执法行为等方式,实现文化、旅游和体育市场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推动互联网+监管模式。推广应用大数据、移动执法APP、视频监控系统等技术,实现执法现场台账随手翻阅、档案随手查看、问题随手处理等现场便易化办公,实现非执法现场远程监控、远程指挥、远程勘验、远程调解的智慧智能化管理。提升执法队伍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优选强配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推行执法业务培训制度化、专业化,建设一支业务精通、全面过硬的主动学习型执法队伍。升级执法业务标准体系。进一步升级执法业务标准体系,夯实执法基本功,打造监管标准化、执法标准化、处罚标准化的综合执法标准体系,规范执法行为。

围绕智慧广电媒体、智慧广电网络、智慧广电生态三方面加速推动智慧广电建设,推进5G4K/8K超高清、虚拟现实、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使博湖县广播电视事业能以科技创新促进行业迭代升级,在媒体深度融合、广电5G布网、应急广播建设等方面实现实质性发展。广播电视网络升级换代全面完成,广播电视及网络视听产业成为博湖县产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广播电视以高质量发展和安全播出为根本要求,适应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促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深化构建便捷高效、功能完备、服务到户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提供有效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供给,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进一步巩固拓展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着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促进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有机融合,全面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改革,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以东归文化、民俗文化、西游文化等为载体,对具有本地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解读,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创意为全产业链增值赋能。大力发展创意设计产业,积极发展平面设计、工艺美术设计、外观设计、动漫游戏软件设计等,推进文化创意设计与文博展览、制造业等对接,发展富有文化内涵的文化生活消费品和文创产品。积极构建文博文创全产业链,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为方向,推动文博文创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增强文博文创产业渗透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全面激发文博文创开发活力,支持文化创意设计中心、文创空间建设,加强人才培训,积极举办文创与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推动文创在地化生产,加快文创设计成果在博湖转化应用、文化产品在博湖落地生产。到2025年,培育以文化资源开发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设计机构,形成富有地方文化内涵的文博文创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动漫游戏、数字传媒等产业,提升文化产业创新链、价值链。着力构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体系,重点发展数字出版、数字融媒与传播、数字文化内容、数字影视、数字文化装备及终端、智慧体育健身、智慧文旅娱乐等七大领域。着力发展数字传媒业,积极构建多屏互联传播网络,加强网络文学、网络演出、网络影视、数字音乐、网络综艺、短视频等数字内容创作生产,到2025年,培育原创产品品牌,建成数字文化网络传播平台,数字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实体经济实现深度融合发展。

大力推动文化艺术精品、文娱场馆升级,不断扩大演出市场规模。依托重点景区打造博斯腾湖《西海·印象》剧目。融合提升广播电视业,加快广播电视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进广播电视台实现高清播放。繁荣发展演艺业,大力推动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支持民营文艺院团发展,创新演艺传播渠道,发展演艺教育培训业,促进演艺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推动文化娱乐业转型提升,推进文娱消费融入城市商业创新发展,鼓励文娱企业规模发展,推动文娱拓展社区服务、社交休困、竞技娱乐、体感游戏等新功能。到2025年,打造精品剧目和演艺品牌,培育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演艺产业。

促进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现代生活、时尚消费相结合,向特色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支持非遗工坊、传统工艺大师工作室及重点工美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发展,加强非遗产业人才培养。提升工美产品文化科技附加值,综合运用现代化新技术,开发适应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的文创产品和文化服务,展现非遗文化魅力和时代价值。

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

加快各类特色资源创造性转化,利用地方文化遗产开发富有内涵、代表博湖形象的文创品牌和文创产品,利用非遗资源创新发展博湖文化产品。拓展文化创意产品营销网络,优化文创购物商店布局建设,实施文创进景区、酒店、商场、文化场馆、车站、社区、小镇、服务区等八进工程,搭建文创商品在线销售服务平台,推动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网络化营销体系。

深入实施文化+”融合发展战略,不断创新文化产品业态,扩大博湖文化产品供给。与旅游业融合,积极提升发展非遗传承中心、乌图阿热勒村等富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景区、村,支持文化旅游综合体、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和专项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与工业融合,支持罄玉酒庄发展工业文化产业园区,培育发展工业文化展览体验、创意设计等新业态。与农业融合,做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申报工作,积极发展休闲农庄、特色农产品展览展示馆(园)、特色文化村镇、特色田园综合体等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产品。与商业融合,深化以文兴商、以商承文,鼓励文化娱乐休闲场所发展参与式、体验式文商消费新业态,支持利用商超等培育发展特色文化消费综合体,结合特色夜间文化经营活动培育发展夜经济地标和网红打卡地。

依托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科技,不断优化博湖文化产品供给。推进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全县文化艺术、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等数字云平台建设项目,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文化大数据应用生态体系,为构建数字化文化生产线、共创文化消费新场景提供支撑。

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增强旅游经济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依托博斯腾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博湖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金字招牌,全力巩固提升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博湖县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到2025年,接待游客量力争突破560万人次,旅游业累计完成投资30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8.4亿元,累计完成旅游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5亿元,实现旅游业就业0.5万人。使旅游产业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群众持续增收的富民惠民产业,同步提升旅游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实现全域发展、核心引领、产业融合、和谐宜居博湖模式

一、 巩固全域旅游示范区

坚持全域一体发展理念,完善城乡联动、多元发展、要素聚集、功能完备的旅游产业体系,全面唱响中国西海·博斯腾湖旅游品牌,着力推进景村一体、城景协同、主客共享,实现县城连接景区、景区连接乡村、乡村承载服务、服务带动农户,构建全域、全业、全时、全民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树立县域就是景区,进县就是进景区的思想,营造处处是景、人在景中的氛围。在全力塑造大河口、莲海世界、孔雀海滩水乐园精品景区的同时,深度挖掘自然风光、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农家美食等特色资源,着力建设好县城、乌兰再格森、才坎诺尔乡、莲海世界康养小镇、扬水站温泉度假小镇、东归西海部落特色小镇等为代表的江南水乡、西海明珠特色景点,全力打造全季全时空旅游,形成春赏花、夏消暑、秋观景、冬戏雪四季全时段旅游,发挥博湖县塞外小江南田园风光和湖沙相依自然风光资源,建设好人行步道和自行车车道及自驾营地,为各类游客提供方便。充分挖掘自然、人文、历史等各种资源要素,以渔文化、乡村民俗、非遗文化、多民族文化为载体,打造集湖泊休闲、乡村度假、民俗文化、特色运动、健康养生等多元体验于一体的中国著名沙漠湖滨度假目的地,促进游客群体广泛化、旅游空间全景化、旅游活动丰富化、旅游产业融合化发展。

(一)实现旅游交通网络全覆盖。加强省道、县道、乡村道路建设,构建城景快捷通达、景景环线串联、指示标识完备、停车服务配套的旅游交通网络,构成水陆空发展格局。推进218国道连接景区的道路建设,加强城市与景区之间交通设施建设和交通组织,实现从机场、车站到主要景区交通无缝衔接。扎实推进旅游干线环境风貌整治提升工程,在交通沿线为游客设置观景平台,停车场地、旅游消费点,把道路绿化同道路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丰富道路绿化层次和色彩,营造四季不同的旅游风景道,做到让每条公路都成为绿色走廊、亮丽风景。抢抓自治区交通大建设机遇,持续完善交通道路网络,逐步开展绿道慢行步道建设、自驾车营地建设和低空飞行基地建设。改善对内交通布局,提升对外交通层次,补齐交通道路短板,为实现全域旅游发展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提供加速度,打造绿色风景廊道、最美乡村公路,实现旅游一路风景一路行

(二)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协调并规范跨区域旅游交通指引标识、乡村公路旅游交通指引标识的制作与设置。加快公共交通指引标识的多语种化、规范化建设,重点完善提升汽车站、入城口、转弯道、交通景观休憩点、城镇交通等重要节点交通指引标识引导服务功能,促进旅游景区多语种标识系统的规范化建设。

(三)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加强政策引导、标准规范、技术创新、典型示范。在旅游景区、旅游娱乐购物场所、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乡村旅游点、特色旅游小镇、开都河休闲步行区、加油站等地新建和改建旅游厕所,推进厕所无障碍化,第三方卫生间,积极倡导文明如厕。倡导以商建厕、以商管厕、以商养厕。实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

(四)加快停车场改扩建步伐。在城区、景区、乡村旅游点布局位置合理、进出方便、数量充足、生态环保的停车场。在218国道沿线道路,建设观景平台,设置停车场,在县城区域内建设生态停车场,采取地下、立体、智能停车等多种方式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五)提升旅游集散与咨询服务。在县城入口、南岸景区、公共交通枢纽、重点旅游村镇设立集城市品牌形象展示、旅游咨询服务、旅游运营监测、地方特色产品销售为一体的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实现重点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旅游线路等咨询服务全覆盖。

(六)实现智慧旅游全域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围绕门禁系统、票务系统、指挥系统、全力推进全县智慧旅游管理平台建设,实现旅游监管全覆盖。加快旅游免费WiFi网络建设,整合旅游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旅游信息,为游客提供网上游览景区、购买商品、预定门票、预定宾馆和餐饮、远程观景、旅游出行等服务。实现景区、星级酒店、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点免费wifi,开发手游博湖、完成博湖APP平台建设,智能导游、电子讲解、无偿提供景区、线路、交通、气象、安全、医疗急救等必要的信息和咨询服务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实现一部手机游博湖

(七)建立旅游大数据平台。推进旅游统计改革创新,建立全域旅游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旅游数据中心,完善旅游核算统计体系,开展数据采集,针对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旅游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以大数据采集平台为依托,建立视频监控、客流分析、客源分析、指挥调度、安全保障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旅游指挥系统。充分利用大数据,与旅游电商企业合作,探索建立适应全域旅游特点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逐步形成一个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能够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开放式旅游目的地,适应大众化、社会化、自主化的旅游发展需要。

构建全域旅游产品供给体系

(一)坚定生态旅游发展道路。坚持全景区建设,以全域旅游为载体,实施精品景区建设、设施配套、服务管理三大提升工程,聚焦县域旅游资源优势,把博湖最蓝的天、最清的水、最洁净的空气、最美的芦苇湿地、原生态民俗文化、绿色有机农产品作为优质的旅游资源,巩固提升国家5A级景区成果,加速旅游从湖区向周边辐射,把博斯腾湖南岸打造成高端特色特种旅游带、北岸打造成大众时尚休闲旅游带,把县城打造成精品休闲县城,从县城向农村延伸,建成乡镇各具特色、一村一品的多点乡村旅游新格局,把整个博湖作为一个大的生态公园来建设,把全域旅游融入到县城、乡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各个领域,使博湖的县城、乡村、街道和房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成为生态公园的一部分,使整个博湖成为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大公园。

(二)打造全域旅游精品线路。围绕博斯腾湖奇特的旅游资源,依托南岸莲花湖、莲海世界、沙漠越野星球、白鹭洲自驾营地打造南岸探险休闲游线路;依托北岸大河口景区、蒙古族民俗文化村、渔文化小镇打造历史、人文、休闲旅游线路;依托各乡镇打造乡村旅游点、特色村、田园综合体,推出生态农庄度假旅游线路;依托县城完善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优美的城市环境,体育馆、游泳馆、赛马场、博斯腾湖湿地博物馆、体育公园等设施打造休闲康体游线路。紧密对接自治区、巴州黄金线旅游线路、周边县市重要景区,串联重要景点、县城和乡村旅游节点,精心设计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旅游线路,形成点线面结合,串珠成链,以精品线路为游客提供更多的生活化空间,引领旅游向纵深发展,全面拓展旅游空间。

(三)全力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要按照天蓝、水清、山绿、景美的生态旅游标准,对各个旅游项目进行准确定位,充分体现博湖地域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建设县城游客集散综合服务中心,开都河生态廊道景观带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环湖旅游公路,巴州博湖县有轨电车,博湖县通用机场,渔港码头等项目。完善博湖县莲海世界景区、博斯腾湖大河口景区、芦花港景区、博斯腾湖渔文化博物馆、博湖县商贸娱乐综合体项目;推出一批户外探险、休闲娱乐、康体养生等旅游新产品,进一步提升县域旅游水平和档次。

(四)提标改造核心景区,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对百信休闲公园进行提标改造,推进开都河风景带旅游项目实施进度,完善各景区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对白鹭洲景区进行提标改造,积极打造高标准自驾游营地;紧紧依托南山万亩葡萄基地,将罄玉酒庄打造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旅游景点。依托博斯腾湖乡库鲁塔格山乌茨郭楞沟和闹音呼都克村闹因撒拉沟,积极开发徒步探险游。将博湖打造成以博斯腾湖国家5A级景区为龙头,围绕生态宜居、文化体验、餐饮娱乐、休闲观光功能,将开都河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多元化培育乡村旅游市场,积极推进乌兰再格森乡乌图阿热勒村、黄水沟(向阳湖)、落霞湾、达吾淞景区、创建4个国家3A级景区。以多个国家A级景区为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全方位提升旅游服务,把服务作为旅游产业的核心,发扬店小二服务理念,倡导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服务员、引导员、讲解员。

(五)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要以旅游为龙头和先导,立足县域实际,对照景区规范标准,把乡村当作景点建,城镇当作景区建,基础设施、居民住房建设都要融入旅游元素。按照景区+农户、生态+文化、农庄+游购的模式,积极引导农民成立旅游合作社或农家乐协会,鼓励农民就地就业、农产就地增值,全面带动特色种植业、乡村手工业、餐饮服务业、乡村运输业、农村文化产业等业态发展,营造简洁、朴实、休闲、实惠的吃农家饭、住农家院、看农家景、享农家乐的旅游氛围,倾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让村集体和农民在发展旅游中实现增收致富,带动乡村旅游大发展。推进特色民宿、休闲农庄、民俗风情体验园、田园综合体等建设,每个乡镇都要重点打造1个乡村旅游示范点,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乡村旅游新格局,完善基础设施,盘活乡村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培育一批饮食体验游、休闲采摘游、花海观赏游、巴扎购物游、民俗特色游等乡村旅游业态,把乡村打造成全域旅游发展新阵地。

通过全域旅游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乡村振兴,大力实施全民共建+全民营销+全民参与+全民共享发展模式。

(一)加强惠民便民服务。规范景区门票价格,推动景区门票优惠、免费开放,将景区门票价格作为民生工程的一部分来考量,实行淡旺季门票价格。加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旅游志愿者服务。不断提升旅游购物、休闲娱乐等消费比重,撬动交通、餐饮、住宿、文化休闲娱乐等相关产业消费。

(二)丰富完善旅游要素供给。弘扬博湖餐饮文化,积极发挥餐饮协会作用,进一步挖掘具有浓郁博湖特色的风味小吃和美食佳肴,以现有的博湖野生鱼、西海芦苇鸡为代表的农家菜系列美食为基础,规范农家乐接待标准,从业人员统一服装,会唱博湖歌曲、会表演蒙古族传统敬酒礼仪,推动标准化操作、品牌化建设、连锁化经营。坚持举办好美食烹饪大赛,把博湖野生有机鱼打造成为驰名疆内外的餐饮名片。精心包装、打造县城步行街特色餐饮小吃一条街,加大天湖湾商业街区招商力度,大力发展酒吧、书吧、歌舞厅、健身房、游泳馆、花园体育中心等新业态。积极策划以西海印象为代表的高水平的演艺节目,支持景区打造特色文艺演出,丰富游客在旅游途中的娱乐活动内容。加大国道218博湖段沿线美化、绿化力度,规划建设一批沿街商铺、特色餐饮、农业采摘园,有针对性地引导商户按业聚集,逐步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美丽经济长廊。规范旅游接待点接待标准,推动标准化操作、品牌化建设、连锁化经营,吸引游客停留消费,做好游客全方位的服务,增加旅游的综合效益。

(三)构建新型住宿业。结合博湖人文、自然景观、环境资源,积极发展经济型、主题型、度假型、露营、民宿、帐篷酒店、自驾营地等新型住宿业态,实现旅游住宿接待多元化。

(四)实施旅游商品开发。提高旅游商品设计和生产能力,鼓励发展家庭手工业,开发具有博湖文化元素的便于携带、集观赏性、实用性、纪念性于一体的旅游纪念品和旅游配套用品。深度开发芦苇精加工产品,成立民俗服饰、刺绣合作社,引导农民参与手工艺品制作和销售。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开发加工番茄红素、辣椒红色素、辣椒碱、香料精油、鱼制品等附加值高产品的旅游产品。做好文化创意产品的打造、包装,统一设置带有博湖旅游LOGO的外包装,培育旅游商品名牌,带动相关旅游商品开发。

(五)打造文旅产业孵化基地。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配合人力资源部门争取自治区级创业孵化基地项目,建设文旅(电商)基地,构建文化+旅游+电商+农业特色孵化链条,利用区域性地理位置、文旅资源优势,为创业者提供优质发展资源,且基地内设网络直播室、培训室、创业项目综合展厅等,全面提升孵化项目的创业续航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引导文旅产业、农村电商产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进一步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促进落实稳就业保就业工作。

(一)打造全域旅游品牌形象。充分发挥旅游营销中心作用,围绕全域旅游发展需要,加大我县整体形象宣传和营销力度,不断提升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整合政府各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宣传资源,以大外宣为牵引,以全域旅游创建为主题,制定大外宣工作方案。用全域旅游思维,创意城市品牌,使旅游符号化。全县统一策划,统一形象宣传,积极构建一部电视宣传片、一首主题歌、一套主题宣传口号、一位形象大使、一个吉祥物、一台常演文化大典、一个著名节庆活动等“7个一旅游文化综合体,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品牌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形成全域旅游宣传合力。

(二)打造全域旅游营销体系。在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资源宣传的同时,借助新疆是个好地方巴州零距离博湖零距离博湖旅游等微信平台为基础和核心,充分运用微博、微信、互联网等新媒体、新网络、新技术和新手段,打造跨区域,跨平台、跨终端立体性营销体系,形成以新媒体为核心的、针对性强、扩散力好的旅游宣传新体系,讲好博湖故事、唱好博湖歌曲、吸引八方来客,全力争创国家旅游标准示范县,使中国西海·博斯腾湖品牌走出新疆、走向全国。

(三)打造全域旅游品牌节庆。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秉持以文兴旅、文旅融合的思想理念,创新办好五节三会三赛事节会活动,继续扩大以节造势、以势聚客、以客促发展的良好局面。按照乡乡有特色、月月有活动的要求,支持乡村举办各具特色的节会活动,着力打响乡村旅游品牌。将各乡镇节庆活动及大型体育赛事植入节庆活动,统一安排,统一宣传、统一打造,多形式提升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全面提高旅游节庆产品的竞争力。因地制宜开展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节会和乡村游体验活动,把乡村旅游融入精品旅游线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配套相关服务产业,壮大产业支撑,形成全域旅游的消费链,实现旅游惠民、旅游便民、旅游富民,以此推动全面小康建设。

“+旅游融合发展体系

充分发挥旅游+”“+旅游整合带动功能,用好用足博斯腾湖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字招牌资源优势,推动旅游与城镇、农村、农业、林果业、畜牧业、工业、文化、体育、康养、水利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生态观光游、赛事体验游、绿色采摘游、乡村夜市游,特色化主题旅游产品。

  1. 新型城镇化+旅游。完善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新建县城游客集散中心,推动5G小区、家庭5G建设,发展城市绿道、骑行公园、慢行系统,拓展城市生态绿化。推动城区向大河口景区延伸,构建城景相融、功能完善的精品休闲城,打造疆内少有、巴州独有的健康养生、休闲观光的风景线。加大县城添花、增绿、造景力度,形成绿成片、树成荫、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生态美景。增加县城旅游休闲新景点,大力发展夜间经济、马路经济、后备箱经济,提升旅游品质,打造西海步行街、天湖湾美食广场、博湖县商贸娱乐综合体、博湖夜市,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发展夜游经济、美食经济、娱乐经济,促进县城环境向品质化提升,把县城打造成全域旅游会客厅和游客集散中心,建设成宜居宜游的生态大公园。

    (二)休闲农业+旅游。按照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要求,努力实现卫生净化、街道硬化、村道亮化、房屋美化、村组绿化的建设目标。重点围绕乡村旅游发展,差异化推进旅游小镇、美丽乡村。结合乡村自然资源、产业资源、文化资源精准定位,与乡村规划紧密结合,建设一批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旅游示范村、精品村、风情小镇,率先将乌兰再格森乡打造成以博湖花海、蒙古族民俗文化体验为主的休闲观光特色旅游乡镇,把才坎诺尔乡打造成以鱼文化为主的生态渔业体验特色旅游乡镇,加大乡村道路景观林建设,形成遍布乡村的绿色长廊,持续加大农村清洁工程,着力提升小集镇和道路沿线村庄的环境卫生,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提升村民文明素质,着力打造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开发农业体验、亲子互动、参与劳动等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形成农庄游花季游采摘游新业态。

    (三)绿色有机农业+旅游。坚持走生态路、打绿色牌、挣特色钱,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加快完善以高效、集约、规模为特征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做精特色农业,要在绿色、有机富硒上做足文章。推广农业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打造一批生态农业标准示范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把博湖建成新疆最优质的工业番茄、色素辣椒种植基地和绿色、有机蔬菜供应基地。加快本布图镇和塔温觉肯乡无公害、绿色基地建设,扩大种植规模,提高产值效益。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抓好农产品两品一标认证、商标注册使用和品牌宣传推介,培育一批市场效益好、影响力大的名牌农产品,搭建农副产品销售平台,采取互联网+农业、农超对接等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打响博湖绿色有机品牌。着力发展观光农业,坚持特色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鼓励农牧民发展农业生产体验、农家田园风光、特色果蔬采摘等休闲观光农业,将农业培育成农牧民增收的新亮点。

    (四)林果业+旅游。做好林业十四五规划与旅游规划的融合,积极推进现代林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合理布局林业结构,重点发展林业休闲旅游,积极打造特色采摘园,提升产业价值链,努力实现林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把美丽风景变身美丽经济。在通景公路主干道两侧种植风景树,注重自然景观和公路绿化景观的统一与协调,做到乔、灌、花、草相结合,速生林种与慢生林种互补、用材与观赏林种并重、落叶乔木与灌木共生、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建设丰富多彩的绿色生态景观。积极推进罄玉酒庄建设,把葡萄酒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打造风情浓郁、特色鲜明的葡萄酒文化旅游地。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庭院林果业。对通乡、通村公路两侧种植特色林果,建成全县美丽乡村公路网、美丽庭院为乡村旅游提供丰富的林果产品。

    (五)现代畜牧业+旅游。以保护湖区生态为前提,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充分利用北山草场、湖滨芦苇、秸秆饲草等资源,发展黑猪、马、骆驼等绿色畜牧业的养殖规模,积极发展畜牧旅游业,探索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机结合,培育一批影响力大、带动作用强的畜牧旅游示范园区,打造一批知名畜牧旅游品牌。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在园区内,设置专供游客参观的廊道、游览车及旅游厕所、残疾人通道等基础服务设施,以旅游的方式让游客了解生产的全过程,体验生态、健康、营养、安全的现代畜牧业文化,建成集观光体验、养殖展示、休闲娱乐、特色餐饮、异域牧场风情为一体的现代畜牧业。

    (六)水产业+旅游。科学制定博斯腾湖增殖放流方案,加大湖区鱼类种群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引进和推广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鼓励生态渔业、蓝翔水产等企业开发新产品、开展精深加工,不断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充分利用现有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使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了解到博湖水产品生态有机的品质,促进渔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带动全县休闲渔业产业发展。

    (七)绿色工业+旅游。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开发等低污染、高效能的绿色工业,加快推进一区两园两基地建设,完善园区服务功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推行观光工厂发展模式,突出生产流程、产品展示,游客参与、科普体验、购物消费的综合体。按照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并重,加快推进县域内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升级改造,增加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精深加工番茄红素、辣椒红色素、辣椒碱、鱼制品、芦苇饲料、苇根饮品和芦苇药品、保健品等具有博湖特色的旅游商品,不断增加游客购物消费比重。

    (八)文化+旅游。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加强两馆一站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文化润疆,紧紧依托我县非遗文化成果,打造萨吾尔登故乡文化品牌。依托乌兰再格森乡全国民族文化艺术之乡、全国十大最美乡村等殊荣,把乌兰再格森乡打造成旅游重镇。依托国家旅游重点村将乌图阿勒热村打造成非遗文化村。依托大河口景区西海文化乐园项目的开发和运营,将大河口景区打造成西游水文化主题乐园。依托西海龙马苑投入使用,打造成赤冀下天山、龙马出西海为主题的马文化产业园。依托开都河景区带创建4A级国家旅游景区,将开都河打造成集水文化、渔文化、民俗文化为一体的综合体文化体验区。依托艾勒巡沙漠,将罄玉酒庄、莲海世界、越野星球打造成集葡萄酒文化、生态文化、沙漠文化于一体的多元文化体验区。依托白鹭洲、海心山独特的资源优势,打造成自驾休闲垂钓于一体的度假区。

    (九)研学+旅游。利用博湖县特色资源、自然景区、文化遗产、农业基地、工业旅游,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素质教育需要,创设研学活动的情境,因地制宜打造研学游基地,明确研学主题、开发研学产品,打造各类研学基地。将博斯腾湖渔业基地、野生鸟类、野生睡莲等生态自然资源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托布秀尔、萨吾尔登、蒙古刺绣等纳入研学旅游产品范畴,引导学生在基地感受生态文化和非遗文化的魅力。

    (十)科普+旅游。推动旅游业特色化发展和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全面推动生态旅游,大力发展科技旅游点,开发科普+旅游新模式,探索旅游企业+科普场所政府+科旅游协会+科普场所+旅游企业政府+教机构+科普场所+旅游企业等三种科普旅游工作模式,以科普为内涵,以旅游为载体,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的传播、普及和教育融入到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之中,让游人在旅游过程中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从而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参与村级科技馆项目建设,提出游客接受能力和心理喜好,满足大众的休闲需要的建议意见,科普与旅游有机结合,架起了科普与大众的桥梁,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把发展科普旅游更好地融入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要,加强科普宣传、促进旅游业发展,从而带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氛围。

    (十一)体育+旅游。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积极推进赛艇、帆船、滑翔伞、沙漠滑沙、户外拓展训练等户外运动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培育若干融合户外运动休闲项目和经典旅游景点的线路;积极举办沙漠汽车拉力赛、水上极速运动大赛、环博斯腾湖公路自行车赛、赛马比赛等与旅游融合度较高的体育赛事和活动。推进民俗体育中心、游泳馆、体育公园等项目顺利建成,促进旅游与体育融合发展,打造体育赛事承办基地,举办汽车越野拉力赛、环湖自行车赛、绿色垂钓大赛、国际帆船公开赛、沙漠马拉松等竞技赛事,积极举办赛马、摔跤、射箭等群众参与度高的民俗赛事,聚人气、接地气、促发展。

    (十二)健康医疗+旅游。重点发展康养产业,推进博湖县艾勒逊乌拉沙漠旅游体验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沙疗、沙灸、沙浴养生等特色医疗项目。支持县医院提升中医和针灸推拿服务水平,蒙医院开发蒙古族药浴、金烙术和药膳为主的养生保健。鼓励支持各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药服务,推进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实施,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的作用,促进旅游+健康医疗全域覆盖。推进民政福利院开展社会化养老,逐步将博湖打造成休闲旅游康养基地。

    (十三)水利工程+旅游。在全域旅游建设理念指导下,将生态保护与工程景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建设有机结合,依托穿县而过的开都河和博斯腾湖大湖区西岸环湖堤,结合河、城、桥、景四元素,整体融入旅游元素、配套旅游功能;将水利工程与旅游元素的有机结合点石成金,既消除洪涝威胁,沿河环境也实现大变身,城市环境质量、宜居指数和文明程度大幅提升。

    制定实施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方案。建立健全与旅游强县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和培训机制,重点统筹旅游行政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旅游研究规划、旅游专业技术、导游服务和乡村旅游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旅游培训计划,开展旅游行业全员学习培训,通过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参加自治区和自治州旅游大讲堂、职业技能大赛等方式,对全县旅游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进行专业辅导和系统培训。

    推进旅游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优化专业设置,研究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联合新疆科技学院、巴音技术学院等建立专业学科实习基地,加强与疆内、河北省高校合作。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进一步优化整合旅游教育资源,抓好旅游人才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博斯腾湖景区的旅游教育实训基地作用,建立旅游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培养输送更多的复合型、技能型、应用型的高素质旅游人才。推动旅游科研单位、旅游规划单位与国土、交通、住建等相关规划研究机构服务全域旅游建设,增强科学技术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实施千名旅游英才计划,面向重点院校(研究机构)遴选资助旅游相关领域学科带头人和研究团队,支持开展课题研究、产业创新、行业实践服务或教学开发等项目。

    大力引进旅游创意、规划、经营、管理等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组建博湖旅游智库,充分发挥专家在决策咨询、规划编制、产业发展、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就博湖县旅游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展开全面深入持续研究,及时提出研究成果及解决策略,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旅游人才队伍,为博湖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一是依托全域旅游示范区将毗邻我县的第二师25团,第二师27团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与全县旅游发展规划进行统筹编制,充分考虑兵团相关规划政策,考虑从开发红色旅游角度出发,规划建设红色文化小镇等项目。二是考虑兵团地区的产业发展规模化经验较为成熟的优势,加大地方和兵团产业的融合发展力度。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三是下一步在贯穿旅游交通环线时,考虑将兵团纳入我县的道路交通体系中,尤其是旅游线路的规划。可以充分考虑纳入兵团旅游景区景点。四是串联县城至芦花港各产业点,开发兵地融合新的旅游线路。充分利用沿路集中农田,发展集采摘果蔬菜、观赏花卉或特色农业种植的农业休闲观光点,设立兵地旅游驿站,激活马路经济;完善25团市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丰富地方特产品,搞活市场,实现25团巴扎每周有夜市,扩展夜间全域旅游业态,拉动全域旅游消费,带动兵地群众增收致富;依托老战友风情园、芦花港生态鱼庄、芦花港景点,完善农家乐、民宿、湖滨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接待能力,使县城至芦花港打造成农业休闲、特产品购物、农家美食、特色民宿、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兵地旅游线路。五是采取博湖县西海社区等融合发展模式,促进县城城镇建设与两个团场联手推进。六是发挥地方公共文化建设优势,出台相关政策,促使地方与兵团的公共文化交融共建。七是在旅游用地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沟通协作,出台更加有利于双方发展的支持政策,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双方用地时,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加强旅游安全制度建设,强化重点领域和环节监管,完善旅游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有关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建立健全旅游安全预警机制,做好高风险旅游项目安全管理,加强景区景点最大承载量管控,强化对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及景区地质灾害安全管理,落实旅游客运车辆安全管理,加强旅游节庆活动安全管理,加强旅游场所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加快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建设,健全旅游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完善旅游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应急值守制度,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十四五重点项目库

依据博湖县全域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发展现状,以项目化、落地化为特点,拟定规划期内(2021—2025年)博湖县全域旅游建设项目库,项目库包括旅游公路项目、景区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文化体育重点项目,详见下列。

;巴州博湖县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项目二期;

旅游公路:博湖县和硕县高速公路收费站至新塔热乡至博湖县黄水湾景区-大河口景区旅游公路项目;博湖县环湖公路建设项目;莲海世界景区-孔雀沙滩景区-白鹭洲景区旅游公路建设项目;巴州博湖县全域旅游通道建设项目之——G3012高速27团闸口至博湖县城支线工程;G218高速路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至博湖县城银湖路连接道路;巴州博湖县有轨电车项目;博湖县通用机场建设项目。

;博湖县莲海世界景区改造提升项目;博湖县博斯腾湖大河口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博湖县芦花港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博湖县海龙度假村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博湖县博斯腾湖风景名胜区安防监控设施建设项目;博湖县博斯腾湖渔文化博物馆;博湖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民俗展厅建设项目;景区智慧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博湖县田园观光旅游示范区综合体项目;博湖县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休闲度假小镇建设项目;博湖县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乌兰再格森乡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博湖县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文旅博览中心建设项目。

;博湖县文化馆建设;博湖县公共图书馆建设;博湖县全域旅游示范区西海龙马文化研学基地建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基层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博湖县体育健身步道建设;博湖县室内射箭馆建设;西海文化街改造项目;博湖县宝浪塔、宝浪屿提升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