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回顾
“十三五”期间,博湖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和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为基本点,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农业效益为中心,以不断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完成了各项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
——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
2020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1.6995亿元,较2015年增加3.3178亿元,年均递增7.92%;农业总产值达17.6769亿元,较2015年增加8.25亿元,年均递增13.9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9185元,较2015年增加5561元,“十三五”期间全县农牧民年人均增收平均在1000元以上,年均递增8.16% 。
——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特色农业初具规模。
“十三五”期间,具有博湖特色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以工业番茄、辣椒为主的红色产业巩固提升,有机绿色农业有效推进。全县各乡镇、农业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深入推进“退白扩红”战略,加快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大力发展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了农业结构。种植业以粮食为主的两元结构向粮经草三元结构加快转变。2020年粮食种植面积7.62万亩,较2015年减少4.84万亩,小麦种植面积2.94万亩,较2015年减少2.43万亩;2020年经济作物种植26.41万亩,其中棉花种植面积6.19万亩,较2015年增加2.23万亩;工业番茄、辣椒等红色特色生产规模逐年扩大,2020年工业番茄种植面积1.55万亩,辣椒种植面积10.2万亩,共11.75万亩,较2015年减少1.49万亩;围绕畜牧业的发展,加快了以苜蓿、饲草玉米为主的饲草饲料生产,2020年种植面积达3.12万亩,较2015年增加3.02万亩,粮经草比例达到 1:3.5 :0.41。工业番茄、辣椒、蔬菜等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局面逐步形成。
——科技进步明显加快,农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十三五”以来,推广应用了温室大棚半自动穴盘点种、半自动秧苗移栽机、设施农业(温室、拱棚、冷棚) 蔬菜病虫害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温室大棚多层覆盖技术、合理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高效栽培模式、无公害生物农药应用技术、配方施肥技术、推行滴灌或膜下暗灌、合理密植、农药混配防病治虫新技术等。引进和推广了青龙F1、源田椒王3号、新椒3号等鲜食辣椒品种,红丰8号、红龙23、贝蕾一号等多个色素椒品种,石番3501、石番5501、石番42、莱特等工业番茄新品种,菲腾1号、中研968、美粉812、丰收128等菜用番茄品种,青杂3号、节二大白菜等大白菜品种,银丰333F1、青丰一号、早熟紫先等茄子品种、黑贝栗3号南瓜。2020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9.86万千瓦,耕地、播种、收获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100%、96%、50%;全县小麦亩产470公斤,较2015年增加2公斤;棉花亩产皮棉141公斤、工业番茄亩产7279公斤、油料亩产192公斤、甜菜亩产5760公斤,分别较2015年增加43公斤、1129公斤、50公斤和40公斤。
——农业产业化经营初见成效。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合作社(企业)+农户”产业化模式巩固提升,“旅游+观光农业”、农家乐和庭院经济多点并进,拓展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新路径。2020年全县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263个,其中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37家,各类农产品交易市场6个。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依托富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塔乡阔村四季绿色蔬菜专业合作、东大罕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社,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依托,发展壮大特色农业,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组合,使产业结构布局日趋合理,形成了以蔬菜种植为主的种植新模式,进一步巩固了红色产业带,推动了红色产业的发展。
——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得到了全面的贯彻落实。坚持了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解决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的遗留问题;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了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全面落实了减轻农民负担“四项制度”以及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的专项审计制度等。
——加强了惠农强农政策的落实,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我县农牧民每年享受各项强农惠农资金约10000万元,其中2020年落实给农牧民的各种惠农补贴4151万元,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9185元,其中:耕地地力补助项目资金500万元,县财政补助20万元;土地集约种植补助560万元(2020年300万元,2018、2019年280万元);农产品标准体系补助50万元;农产品市场开拓补助10万元;蔬菜加工补助50万元;蔬菜配送补助10万元;特色油桃种植补助200万元、光肩星天牛防治补助100万元;农田防护林整村推进补助30万元;庭院经济畜禽养殖补助40万元;发展农区畜牧业种植饲草料补助项目资金300万元,县财政补助150万元;马产业发展补助10万元;羊品种改良补助20万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补助240万元;庭院经济示范户建设补助项目资金200万元,县财政补助100万元;“厕所革命”补助项目资金680万元,县财政补助210万元;庭院蔬菜种植补助30万元;庭院特色林果种植补助20万元;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示范点补助县财政补助100万元;特色农业产业项目补助50万元;庭院经济特色养殖三黄鸡补助县财政补助120万元;庭院经济特色养殖西海芦苇鸡补助60万元;发展特色育肥牛补助;庭院整治示范户补助100万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补助131万元;庭院特色养殖补助60万元。
2016年至2020年博湖县委连续出台1号文件,县财政5年共拿出资金8055万元,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畜牧业发展、农民合作社、林业、渔业等方面资金补助,切实调动农牧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二、“十四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要求
——科学优化农业结构。科学调整农业农村结构,培育休闲旅游、“美丽经济”蓬勃发展,花海景观、油桃、软枣猕猴桃等特色亮点不断涌现。农民收入由主要来自农业转向农业和非农产业并举,农业收入由主要来自种植业转向种植业、养殖业、二三产业和劳务输出收入并举,农民增收由主要靠增加产量、提高价格转向主要靠提高效益、劳务输出及从事二三产业。
打造农业领域“两大产业基地”。加快建设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产教融合培训基地。
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实施产业提升行动计划,强化龙头企业培育,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整优化种植结构,重点建设冬小麦、蔬菜良繁基地、富硒农产品产业区、酿酒葡萄产业区和特色林果产业示范园,培育壮大有机绿色畜牧业,加快打造博湖县粮食、特色作物、特色林果“三大优势产区”。
产教融合培训基地。规划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培训基地,积极联系农业院校,农科院以及河北援疆农业人才等一批农业领域专业院校,围绕农产品加工、发展绿色旅游经济如花海景观、油桃等特色种植业,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博湖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专业人才支撑。
三、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
紧扣博湖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特征,聚焦打造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切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发展的总目标,实现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产业兴农,在调整产业结构上下功夫;坚持把特色产业作为农村经济增长的重点,培育一批市场效益好,影响力大的名牌农产品;挖掘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用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把劳动力解放出来,实现“土地收入+外出务工”双增收;要以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短板为重点,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网络;要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构建积极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吸引更多游客到农村旅游消费。把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作为工作中心,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在切实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以项目带动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工业番茄、辣椒、蔬菜等特色作物生产,着眼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提高商品率,提高我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是:以改革、转型、升级为主线,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到202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2300元,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5.7亿元,粮食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其中小麦面积5万亩(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占70%),总产量稳定在7万吨以上。红色产业10万亩(工业番茄2万亩,加工辣椒8万亩)、蔬菜5万亩,青贮玉米8万亩。
四、主要任务
(一)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较高层次的协调发展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把调优、调精、调特、调强作为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注重品种、产品、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三位一体的目标。到2025年,饲草种植面积8万亩,粮经草比例达到1:1.9:0.8。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以保证粮食自给平衡为原则,以优质、高产、高效为目标,在优化粮食品质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增强竞争力上下功夫,努力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继续围绕畜牧业的发展,调整粮食品种结构,扩大饲草饲料种植面积,形成“食用粮、饲料粮、专用粮、特色粮”格局,满足粮食消费多样化、多元化的需要,在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同时,实现粮食的转化增值,推进农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间的良性循环。
(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主要农作物的稳定增长
一是加强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水土治理力度,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二是加强主导产业和主要农产品的品种改良,推广机械深耕,科学施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三是加快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农业科技开发,逐步建立农业高新技术体系,增强农业科技储备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水平和常规技术措施的普及到位率,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争到2025年,全县耕地总面积达到30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5万千瓦,农作物机械化作业面积占总播面积的100%;粮食总产量7万吨,其中小麦亩产达500公斤,总产量2.5万吨,玉米亩产量达900公斤,总产量4.5万吨;工业番茄亩单产达8吨,总产16万吨;加工辣椒亩单产500公斤(干椒),总产4万吨。
(三)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产品从低端向高端化商品化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十四五”期间,重点选择市场大,效益回报好,具备一定规模和特色的粮食、工业番茄、加工辣椒、无公害蔬菜、甜菜、葡萄、红枣等农产品,建立健全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主体,自治区、自治州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相配套,涵盖生产、加工、储藏保鲜、销售经营等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和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其中工业番茄及加工品、葡萄及酒制品的加工品可先行采用国际标准;结合农产品基地建设、技术推广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的农业标准化模式;建立5个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绿色农产品占全部农产品的90%;建立农业标准化信息库,收集国际农业标准、技术法规,国家行业标准,自治区、自治州农业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大“二品一标”认证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立从县、乡镇到村的监管队伍。全面推行农药经营登记备案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制度,积极推进市场准入、产地准出和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加大农产品例行抽检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大力推广应用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模式化栽培技术、测土平衡施肥技术、绿色食品栽培技术、高标准节水灌溉技术及葡萄套袋栽培技术,力争到2025年,这些技术的推广普及应用率分别达到90%、80%、80%、80%、90%。三是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争创名牌产品,增加品牌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力争到2025年,创立自治区级名牌产品5个。
(四)加强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体系建设
一是坚持政府投入与社会投资并重,加大对农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的投入力度,加强各级农业广播学校基础设施、农民培训基地、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中心和师资队伍的建设,逐步实现农业教育和农民培训设施的现代化。二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农业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村青年农民,以农业科技知识和农民就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充分利用农业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加快实施职业农民培训、绿色证书工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程、农业远程教育工程,农业教育和农民培训工程,逐步建立一个适应需要、服务农民、手段先进、灵活高效的农业教育和农民培训体系,培养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使广大农民素质总体上有显著提高。三是积极推行农民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把国家实行的劳动预备制度向农村延伸,进一步扩大农民就业的准入范围,促进农业教育的发展。力争到2025年,全县实用技术培训达2.5万人次,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培训中专以上学历生200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8000人,取得绿色证书骨干农民1000人。
(五)加强和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进村级农技综合服务站建设
进一步贯彻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按照“政府养得起、服务要加强”的要求,实行公益性与经营性职能分离,确保农技推广机构充分履行公益性职能,尽快建成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需要的服务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的农技推广体系。结合事业单位改革,推行全员聘用制和资格准入制,建立推广成效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大对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力度,不断稳定和优化农技推广队伍。力争在2025年在全县建立7个村级农技综合服务站,培养14-21名农民技术员,在村级农技综合服务站工作。积极探索技术承包、股份合作、连锁配送等新型推广方式;大力开展重大项目引导、面上咨询培训、点上示范指导等服务;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领办、创办服务实体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开展专兼职技术咨询,与农民签订有偿服务合同;积极引导发展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中介服务组织,不断创新农技推广机制,完善服务功能。
(六)依托自治区“四个百万亩”种业基地建设项目,建设现代种业基地
一是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在全县建设2万亩的蔬菜种苗繁育基地,重点建设好塔温觉肯乡0.1万亩小麦和0.5万亩工业番茄制种基地;博斯腾湖乡建设1万亩玉米和0.5万亩特色作物制种基地;本布图镇建设0.5万亩特色作物制种基地;才坎诺尔乡建设0.5万亩特色作物制种基地,博湖镇(种畜场)建设0.1万亩的玉米制种基地;乌兰再格森乡建设500亩工业番茄制种基地。力争到2025年,全县主要农作物的良种统供率达到95%,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二是切实做好品种的布局工作。对于主要农作物,原则上要做到一个主栽品种,两个搭配品种。要因地制宜,确定各类作物的主栽品种、搭配品种和接班品种,搞好品种梯队建设,不断优化品种结构。三是加快建立集种子推广、服务、销售为一体的网络体系,推进育繁销一体化。重点以开放种子供求、种子技术、种子行业管理信息为突破口,加快州、县两级种子信息化网络建设,综合引导种子生产、加工、储备、运输和销售。同时通过网络建设构建专业队伍培训平台,加大对种子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执法力度。
(七)打造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实施产业提升行动,将农副产品加工打造为乡村产业体系的支柱产业,到2025年,博湖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0%,农产品加工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支撑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的作用更加突出。
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以龙头企业为先导,以品牌建设为核心,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力促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做优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向公司化转变,发展特色林果、辣椒、脱水蔬菜等市场前景好、产品附加值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到2025年,培育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以上,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以上,自治州级8家以上。加快农产品品牌资源的整合提升,培育发展以蔬菜、水稻、水产品等为主的富硒产业,做大做精优质林果、“三红”产品等优势品牌,扩大博斯腾湖水产品影响,使品牌成为农产品市场开拓的重要推手。
拓展延伸产业链。重点打造辣椒、番茄、果蔬、林果等特色产品产业链。
辣椒制品产业链。提高辣椒系列产品加工生产能力。依托博湖辣椒的品牌效应,开发多系列辣椒酱产品,积极扶持现有辣椒干、辣椒粉、色素椒生产加工企业,引进加工辣椒碱、辣椒油等深加工企业,延长辣椒生产加工链条。
番茄制品产业链。加强分类指导,引导企业围绕“工业+旅游”拓展经营思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发番茄汁、番茄丁、番茄酱小包装、精包装等后续产品,积极推出一批适合旅游消费市场需求的产品,实现深精加工协调配套,进一步做大做强番茄加工业。加大技改力度,增加研发投入,积极开拓番茄制品国内外消费市场。
粮油干鲜果蔬加工产业链。依托博湖稻米、油葵、蔬菜等资源,支持相关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粮油食品精加工,发展有机米、有机食用油等产品,大力发展蔬菜脱水加工业,通过注册商标,打造一批本地特色的果蔬品牌,建立蔬菜集散基地,形成产业优势,提高蔬菜附加值。
林果产品加工产业链。积极培育特色林果加工产业。依托葡萄酒庄,发展葡萄酒深加工,开发系列葡萄酒产品,争创优质品牌。做大油桃、软枣猕猴桃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
(八)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旅游。
重点围绕乡村旅游发展,努力打造一批集民俗文化、乡村体验、购物美食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不断拓展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和服务功能。将乌兰再格森乡推进以博湖花海、民俗文化为主的体验游,才坎诺尔乡桃园列入百果园,打造成桃园3A景区。加大乡村林网和绿色长廊建设,持续提升村庄环境卫生质量,不断提高村民文明素质,打造新时代文明进步的美丽乡村。形成“农庄游”“花季游”“采摘游”“葡萄长廊游”新业态,将休闲观光农业培育成农牧民增收的新亮点。
(九)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坚持“稳粮、促畜、强果、调红、美居、兴特色”发展目标,科学布局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优质粮油、工业番茄、辣椒、有机蔬菜、林果和水产、畜禽养殖产业化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构建生态、绿色、有机、富硒农业产业体系,打造国家有机农业示范区。
加快发展特色高效种植业。坚持底线思维,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合理安排种植结构,保持小麦等粮食作物面积基本稳定。加快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到2025年建成17.2万亩高标准农田。聚焦重点环节,积极引进种植业关键核心技术,构建“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全链条”产业融合模式,引领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支持新型服务组织开展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实施植物保护工程,强化示范引领和技术培训,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和技术到位率。持续推进农膜化肥减量增效。加强灾情监测预警,推行重大病虫疫情智能化、自动化、标准化监测预警,把危害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
优化现代农业发展布局。增加优质小麦、稻米等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力争粮食面积达到10万亩,确保粮食安全。依托博湖水土光热资源,形成以富硒产业为特色,以红色产业(工业番茄、辣椒)、绿色产业(有机蔬菜)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培育品牌优势,拓展发展空间。“十四五”期末,红色产业面积稳定在10万亩。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辣椒、杂粮杂豆、薯类、中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推进种养结合,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生产。稳定设施蔬菜面积,优化区域布局,保障蔬菜均衡供应。到2025年,建立5个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2个有机蔬菜生产基地,面积保持在5万亩以上。以才坎诺尔乡、乌兰再格森乡、博斯腾湖乡等乡镇为重点,发展以休闲采摘、垂钓娱乐、观光旅游、美食餐饮为一体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旅融合,挖掘种植业外部增收潜力。到2025年,培育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以上,自治区级7家以上,自治州级22家以上,发展家庭农场5家以上。
(十)加快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以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为核心,加强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深度融合。以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园、农产品交易市场、品牌建设、乡村旅游等项目建设为主,推动博湖县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在塔温觉肯乡、本布图镇、博斯腾湖乡新建扩建农产品加工企业、冷链物流配送,结合二十五团地缘优势发展农产品交易市场。按照博湖县全域旅游规划要求,在乌兰再格森乡、才坎诺尔乡、博斯腾湖乡、查干诺尔乡、二十五团、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推介博湖县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十一)加强农业资源保护与环境建设,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水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落实《新疆生态保护规划》,严格控制荒地开发,确保现有耕地的合理利用;积极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控制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占用耕地,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南山风沙危害区,要因地制宜大力营造立体防护林体系,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推广绿肥技术,不断增强土壤肥力,提高耕地质量。大力推广节水措施,建立节水型农业生产体系,提高农业灌溉的有效利用率,使农业用水节约50%,水土流失减少95%以上。实施生物控制病虫害的生防工程,加强对农药的使用管理,确保农业生产安全。二是全面推广科学施肥、施药及地膜回收新技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县级农业环境检测站建设,不断完善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立农业生态经济保护区,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全面控制粮、油、果、菜的农药、农膜、化肥污染。
(十二)积极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动农民城镇化进程。
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农民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流转机制。努力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资源,加强重大关键技术的科研与攻关,以现代种业、配方施肥、农机农艺融合、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物联网信息化为重点,加快适应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建设。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创业就业,继续开展农民阳光工程培训、科技培训、创业培训,合作社带头人及农业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完善县、乡农村劳动力服务中心,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2025年,力争使全县农业人口下降10%,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次。
(十三)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推动土地集约化种植
改革土地制度,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建立与此相适应的土地转让市场、各种中介服务机构等,2025年全县土地集约化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重点推进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制改造等三项改革,积极培育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网络,搭建资产评估、产权交易、抵押贷款担保等改革平台。通过改革,最大限度地解放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
(十四)推动兵地融合发展
一是农业融合发展。二十五团以大地块、集约化种植为主,机械化程度高,附近乡镇可学习推广二十五团种植模式,统一种植品种,共享农副产品销售平台,形成合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在蔬菜种植方面,本布图镇和塔乡是巴州有名的蔬菜种植基地和交易集散地,博湖辣椒更是被评为“全国十大名椒”,可加强合作,以博湖绿色有机富硒蔬菜带动二十五团蔬菜种植、销售,共享共创区域公共品牌,把蔬菜产业做大做强。博湖县乌兰乡种植的水稻,通过在二十五团进行大米加工,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二十五团种植的葡萄运到塔乡四季蔬菜合作社的保鲜库进行储藏保鲜,反季节供应市场。二十五团的食用菌生产开展较早,通过农技部门的对接,组织部分种植户到二十五团进行学习、参观,引入食用菌品种进行种植。新建番茄制品有限公司的番茄原料有30-40%由本布图镇和塔温觉肯乡的种植户供应。二是开展农牧业技术交流。在农牧业生产技术方面,博湖县和二十五团、二十七团各有所长,经常性在培训、考察、农牧业技术服务方面加强沟通交流,相互促进。三是加强用工统筹。近年来,农业生产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一直影响着我县农业发展,通过经纪人加强用工统筹,二十五团、二十七团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大型农机具多,可服务博湖县农业生产,缓解用工压力;同时,在春耕、秋收等用工季节,双方合理调配务工人员解决用工问题。四是农贸市场融合发展。博湖县城内和25团都有自己的农贸市场,已在探索建立共同的农贸市场,整合资源,丰富销售农产品种类,吸引更多群众到农贸市场购物,把农贸市场做大做强。
(十五) “十四五”期间农业发展重点项目。根据2020-2025年农业项目规划:
1、博湖县油桃产业融合示范园建设项目;
2、博湖县蔬菜良种繁育基地项目;
3、博湖县富硒蔬菜产业科研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4、博湖县辣椒区域性良种育苗基地建设项目;
5、博湖县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6、博湖县辣椒产业园建设项目;
7、博湖县蔬菜烘干及精深加工建设项目;
8、博湖县田园观光旅游示范区综合体项目;
9、博湖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10、博湖县辣椒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
11、博湖县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工程;
12、博湖县农业农村管理及技术人员学习交流项目;
13、博湖县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建设项目;
14、博湖县高效低毒农药及化肥示范项目;
15、博湖县博斯腾湖乡人居环境整治整乡推进工程;
16、博湖县现代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7、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8、博湖县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
19、博湖县农村人居环境提升项目;